时间: 2025-04-27 22:2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26:42
上詹仲通县尉 其一
作者: 华岳 〔宋代〕
松竹不著花,密叶徒如帚。
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
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
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
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
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龙口。
皆萌哺啜心,谁假栽培手。
惟有蔡端明,识之在蒿蔌。
移根入北苑,金碧焕星斗。
夸作龙凤团,封成献元后。
问花何以报,牙舌甘鼎臼。
他时子复生,为公涤繁垢。
这首诗描绘了松竹不开花,浓密的叶子像扫帚一样;江梅没有叶子,寒花却装点着枯萎的枝干。唯有龙焙茶的花叶秀丽而成双。冰霜覆盖了树木,冻死了许多植物。只有这百草灵,名声可以并肩三友(梅、兰、竹)。春雷如雀舌般轰鸣,夜雨滴落如龙口。它们都在滋养万物,谁需要人工的栽培呢?只有蔡端明才懂得其中的道理,将茶树移根到北苑,金碧辉煌如星斗。他夸耀着茶的品质,向元朝的皇帝献上。问这茶花该如何回报,是否甘愿为鼎臼(器具)奉献?将来再度繁茂,愿为公家清洗污垢。
作者介绍: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写山水与植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华岳担任詹仲通县尉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对茶文化的赞美及对栽培技巧的探讨。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萧条。诗人在开头以松竹、江梅的景象引入,突显冬季的寒冷与植物的凋零。接着,他转向龙焙茶,强调其独特的美丽和生命力,象征着人类智慧和自然界的完美结合。
通过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引入了“春雷”和“夜雨”的意象,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最后,诗人提到蔡端明,强调对茶的独特认知与栽培技艺,展现了对茶文化的尊重和赞美。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对茶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草灵”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雷迸雀舌”是形容什么?
蔡端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