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7: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7:03:05
作者: 岑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野寺聊解鞍,偶见法华僧。
开门对西岳,石壁青棱层。
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
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
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
谪官忽东走,王程苦相仍。
欲去恋双树,何由穷一乘。
月轮吐山郭,夜色空清澄。
在这偏僻的山寺稍作休息,偶然见到法华寺的僧人。
打开门对着西岳,青石壁层叠如棱。
竹林小径上厚厚的青苔,松树门口缠绕着紫藤。
长长的走廊上挂着古老的画作,高大的殿宇里悬挂着孤独的灯。
五月的山中下着热雨,三峰的云彩如火在蒸腾。
侧耳倾听樵夫的言语,深谷中依然积着冰。
我长久以来渴望寻访这座山,直到如今仍感叹未能如愿。
被贬的官员突然向东走去,王程的路途仍然艰辛。
想要离去却依依不舍那两棵树,何时才能穷尽这一乘的旅程。
月亮从山郭吐出,夜色空旷而清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西北边疆的壮丽景色,抒发对家国的思念与个人遭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岑参被贬之际,表达了他对山林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法华寺的短暂停留,使他触发了对生活的深思。
岑参的《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观描绘的诗作,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的开篇便通过“野寺聊解鞍”引入,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仿佛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在描绘寺庙的环境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让人感受到那种静谧的氛围和自然的魅力。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对自然的描绘逐渐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尤其在“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月轮吐山郭,夜色空清澄”收尾,营造出一种空灵、清新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岑参诗作的多重层次与丰富内涵。
逐句解析:
“野寺聊解鞍,偶见法华僧。”
描述诗人在一座偏僻的寺庙稍作停留,遇见法华寺的僧人,表达了偶然与宁静的情境。
“开门对西岳,石壁青棱层。”
诗人开门便对着巍峨的华山,青石壁如层叠的棱角,展现了华山的雄伟。
“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
细致描绘庙外的环境,青苔和紫藤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
描绘寺庙内部的古老文化,诗人通过古画与孤灯,传达出历史的沉淀感。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描述山中的气候变化,火云和蒸腾的热气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
通过樵夫的言语,反映出深谷中仍有冰雪未化,暗示自然的冷峻与变化。
“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
表达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反映出诗人的失落与渴望。
“谪官忽东走,王程苦相仍。”
诗人自述被贬的身份,感慨命运的无常与艰辛。
“欲去恋双树,何由穷一乘。”
对于离去的依依不舍,象征着对理想与人生方向的迷茫。
“月轮吐山郭,夜色空清澄。”
最后以月光和夜色收尾,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个人遭遇的思考,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最终在月色中寻得一丝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该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 C. 城市 D. 家庭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法华僧”指的是_____。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