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8:0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8:08:12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
作者:梅尧臣
天地磨今古,贤愚为埃尘。
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
眷言零陵守,白发驾朱轮。
间来问遗老,俯迹哀昔人。
昔人者谁欤,元和前放臣。
下士穷幽荒,憔悴楚水滨。
试观当时记,图写未必真。
最苦来黄溪,坐石数游鳞。
有鸟大如鹄,东向立不踆。
始买钴鉧潭,鄠杜难计缗。
冉溪袁家洞,乱石多磷磷。
深里与沸白,若尽无穷津。
石渠连岩泓,菖蒲被其垠。
穷胜得其诡,众美谁齐均。
西涧石为底,岂无芹与苹。
涧崖如堂席,涧响如龙唇。
折竹扫陈叶,罗榻同众宾。
其言粲星斗,百岁犹比晨。
万石乃浅近,尚可资覆巾。
而况前所说,但恐烦镌珉。
天地在不断地变迁,古今的贤愚如同尘埃飘浮。
草木容易改变,山川却无缘无故地焕然一新。
我作为零陵的守者,白发苍苍,驾着朱轮四处巡游。
偶尔来访的老人,俯首叹息着往日的痕迹。
往日的人究竟是谁呢?是元和年间被放逐的臣子。
下士们贫穷地隐居在幽荒之地,愁苦地在楚水之滨憔悴。
试图看看当时的记载,图画所描绘的未必真实。
最苦的当属黄溪,坐在石头上数着游动的鱼鳞。
有鸟如同鸿雁般巨大,面朝东方安静地站立。
我第一次买下的钴鉧潭,鄠杜的水难以计算其财。
冉溪袁家洞,乱石丛生,十分迷乱。
深处与波白交织,仿佛没有尽头的渡口。
石渠与岩泓相连,菖蒲覆盖其岸边。
虽然胜出之处各有奇特,众美之中又有谁能齐全?
西涧的石头为底,难道没有芹菜与水草吗?
涧崖如同堂席,涧水的声音如同龙的咽音。
折竹扫去陈旧的叶子,罗榻上同众宾客欢聚。
他们言谈如星斗般灿烂,百岁之后依然如晨曦。
万石虽浅近,仍然足以漂浮我的巾帕。
而且前面所说的,恐怕是多余的雕刻与铭文。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担任永州守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梅尧臣的《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感悟。诗中开篇即以“天地磨今古”引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接着,诗人用“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暗示人事的无常。
在诗的中段,梅尧臣通过对“零陵守”的自述,表现出对往日的追忆与思考,尤其是对“遗老”的哀叹,突显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诗中提到的“元和前放臣”是一位历史人物的代称,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后半部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展示了永州的山水之美,尤其是“冉溪袁家洞,乱石多磷磷”描绘了复杂的地形与丰富的水文,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奇妙。同时,诗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有着深刻的哲学意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沉厚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人事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昔人者谁欤”是指?
诗中“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