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1: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1:06:03
下岩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畴昔中岩一梦残,下岩风景亦高寒。
峡中无处堪停棹,雨后今朝始凭阑。
不用苦求毫相现,祗教长挂水帘看。
山僧劝我题苍壁,坡谷前头未敢刊。
从前在中岩的梦境已成残影,而下岩的风景依旧显得高寒。在峡谷中没有地方可以停船,今晨雨后才得以倚靠在栏杆旁。不必苦苦追求那毫无踪影的事物,只要长久地欣赏那挂在水帘上的景色。山中的僧人劝我在苍壁上题字,但在坡谷前面我却不敢动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整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及内心的思考。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平,号石湖,南宋诗人,官至知州。范成大以山水诗著称,作品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下岩的时刻,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冷峭及人们的思考。
《下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南宋时期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范成大通过对下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提到“畴昔中岩一梦残”,以“梦”引入,既表现了现实的虚幻和过去的追忆,又为接下来的景色描写奠定了情感基础。
“峡中无处堪停棹”一句,展现了峡谷两旁的险峻与孤寂,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通过“雨后今朝始凭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这种美是经过风雨洗礼而显得更加动人。
“不用苦求毫相现,祗教长挂水帘看”,则传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强调了心境的宁静与内心的自得。最后两句提到“山僧劝我题苍壁”,展现了诗人与僧人的交流,表达了对于创作的犹豫与尊重自然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范成大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岩的风景给人什么感觉?
A. 温暖 B. 高寒 C. 热烈
诗中提到的“毫相现”指的是什么?
A. 明显的痕迹 B. 细微的迹象 C. 自然的景象
山僧劝作者在什么地方题字?
A. 水面 B. 苍壁 C. 栏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