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0:23
露冕临平楚,寒城带早霜。
时同借河内,人是卧淮阳。
积水澄天堑,连山入帝乡。
因高欲见下,非是爱秋光。
露水如同冠冕般洒落在平楚大地,寒冷的城池上覆盖着早晨的霜冻。
时光似乎与河内相借,人们却躺卧在淮阳的土地上。
积水清澈如天堑,连绵的山峦通向帝王的故乡。
因为登高想要俯视而下,并不是因为热爱这秋季的光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景致,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士人离散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与自我反思。
《和》这首诗以清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透过细腻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露冕临平楚,寒城带早霜”,通过露水与霜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冬交替时节的宁静与寒冷,给人以清冷的视觉感受。接着“时同借河内,人是卧淮阳”,诗人以“借”字引出时光的流转,表明自己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迷惘与无奈,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愈发明显。
后面的“积水澄天堑,连山入帝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思,积水的清澈象征着内心的宁静,而连绵的山峦则似乎指向了理想与追求。最后一句“因高欲见下,非是爱秋光”更是道出诗人内心的挣扎,登高望远并非单纯的对美景的欣赏,而是在寻求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与超越。
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深邃,展现了皇甫冉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和内心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春花秋月
B) 露水和霜冻
C) 大海波涛
诗中提到的“河内”指的是哪里?
A) 湖北
B) 河南
C) 江苏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愁苦
C) 迷茫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