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33
赋得越山三韵
皇甫冉 〔唐代〕
西陵犹隔水,北岸已春山。
独鸟连天去,孤云伴客还。
秪应结茅宇,出入石林间。
这首诗描绘了越山的春景。西边的西陵仍然隔着水波荡漾,北边的山已经是春意盎然。孤鸟在空中飞翔,与天空相连;孤云伴随着旅人回归。应该在这里建座茅草屋,出入于石林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符合当时隐士文化的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著称,常表现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正值初春,诗人可能在越山游历,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赋得越山三韵》以清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情厚谊。诗中,作者通过“西陵犹隔水,北岸已春山”开篇,展现了春天的逐步到来,西边的水波荡漾与北岸的春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接下来的“独鸟连天去,孤云伴客还”则通过鸟和云的意象,传达了孤独与陪伴的情感,孤鸟飞向天空,象征自由与追求,而孤云则陪伴着旅人,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秪应结茅宇,出入石林间”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愿望,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唐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透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西陵”指的是什么?
A. 东边的山
B. 西边的山
C. 南边的水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孤云伴客还”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A. 旅人
B. 云
C. 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新与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壮丽的山水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偏向于宁静的隐逸,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