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惜双双令》

时间: 2025-07-27 11:03:30

诗句

风外橘花香暗度。

飞絮绾、残春归去。

酝造黄梅雨。

冷烟晓占横塘路。

翠屏人在天低处。

惊梦断、行云无据。

此恨凭谁诉。

恁情却倩危弦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03:30

原文展示:

《惜双双令》
作者: 刘弇 〔宋代〕

风外橘花香暗度。
飞絮绾残春归去。
酝造黄梅雨。
冷烟晓占横塘路。
翠屏人在天低处。
惊梦断行云无据。
此恨凭谁诉。
恁情却倩危弦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渐行渐远的情景,橘花的香气在风中悄然传来,飞舞的柳絮缠绕着残留的春光悄然离去。黄梅雨正在酝酿,清晨的烟雾笼罩着横塘的路,翠绿的山屏障在低处,令人惊梦的行云无从追溯。这样的怨恨又能向谁诉说呢?这份情感却只能借助那弦音的独白来表达。

注释:

  • 橘花:指橘树开出的花,象征春天的气息。
  • 暗度:悄然无声的经过,暗中传来。
  • 飞絮:指柳絮,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流逝。
  • 黄梅雨:指梅子成熟季节的雨,暗示了季节的转换。
  • 冷烟:清晨的薄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横塘路: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翠屏:指青翠的山屏,代表自然的美景。
  • :美丽的意思,此处指代弦音的婉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弇(生卒年不详),字子文,号云窗,宋代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清丽而富有情趣,常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惜双双令》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夏之交。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惜双双令》是一首典型的词作,展现了刘弇对于自然和情感深刻的理解与细腻的抒发。全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橘花的香气、飞絮的轻盈、黄梅雨的酝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诗中的意象,如“冷烟”、“横塘路”,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人生的岔路与选择。而“此恨凭谁诉”的无奈,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失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变迁和情感波动时的脆弱与无奈,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使得作品富有哲理性和艺术美感。尤其是最后一句“恁情却倩危弦语”,更是以音乐的意象来传达复杂的内心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外橘花香暗度:外面微风中,橘花的香气悄然传来,暗示春天的气息。
  2. 飞絮绾残春归去:飞舞的柳絮缠绕着残留的春光,表现春天的流逝。
  3. 酝造黄梅雨:黄梅季节的雨正在酝酿,象征着夏天将至。
  4. 冷烟晓占横塘路: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横塘的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5. 翠屏人在天低处:绿色的山屏障在低处,隐喻着山水间的人影。
  6. 惊梦断行云无据:梦中惊醒,行云无从追溯,表达了对过往的迷惘。
  7. 此恨凭谁诉:这样的怨恨又能向谁诉说呢,流露出无奈与孤独。
  8. 恁情却倩危弦语:这份情感只能借助弦音的独白来表达,强调情感的脆弱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冷烟”、“飞絮”,将物象与情感紧密相连。
  • 拟人:春光、行云等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惋惜和对爱情、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基调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橘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香气。
  • 飞絮:代表春天的短暂与流逝。
  • 黄梅雨:暗示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 冷烟: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朦胧感。
  • 翠屏: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情的复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丰富的情感层次,反映了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文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絮”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气

  2. “此恨凭谁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孤独
    C. 愤怒
    D. 安慰

  3. “冷烟晓占横塘路”中“冷烟”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寒气
    B. 清晨的薄雾
    C. 春天的花香
    D. 夏天的阳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对比刘弇的《惜双双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思考,但刘弇更关注自然景物与时间的变迁,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视角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 其九 秋夜雨晴 秋夜雨 秋夜雨窗有怀葛秀才炳 秋夜雨分中韵 秋夜雨 夜雨 秋夜雨中 秋夜雨 秋夜雨中述感呈王殿元允仁时寓普照禅院兼示无瑕上人 秋夜雨后月色太佳中夜起坐漫成二律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鹑衣鷇食 倾角 立字旁的字 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一步到位 曰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背前面后 包含姚的词语有哪些 跋前疐后 胖壮 接盘 背水为阵 壅遏 诗酒征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