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5:51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其一
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
散金才极乐,曳杖已成歌。
十郡馀恩在,三台故吏多。
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
这首诗表达了对康靖李公的悼念。诗人感叹道:如今白发苍苍的人已去世,百姓又该如何应对呢?在世时他散发金钱,享受快乐,如今手杖拖地,已成了歌谣。十个郡县的恩德仍在,三台的旧部官员也不少。官位虽高,但他依然有后人,五福也会更加丰厚。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以史为鉴”的治国思想,提倡儒家学说。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康靖李公而作,反映了诗人对其生前作为和死后影响的深切记忆与哀思。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诗的开头用“黄发今彫丧”引出主题,直接表达了对老人的哀悼。接着,通过“苍生欲奈何”展现了百姓对其去世的无奈与惋惜,表明他生前的作为对社会的影响。中间两句“散金才极乐,曳杖已成歌”则描绘了康靖李公生前的风范与晚年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总结了李公的遗德与后人的期许,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的哀悼,也有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司马光作为一位儒者的博大情怀。
整首诗以悼念为主,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尊敬,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李公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的“黄发”指的是什么?
“苍生欲奈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位崇仍有后”中“位崇”指的是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的生平与影响,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动荡带来的忧虑。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