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8:23
夜山秋雨滴空廊,
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夜晚的山中秋雨滴落在空荡的廊道上,
灯光照亮了堂前的树叶闪烁着光辉。
两人相对而坐,读完书卷后,
我自己披上衣被,走向僧人的房间。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秋雨”、“读书”等元素,可以联想到古人重视学业与修身的传统。诗中描绘的场景和心境也反映了文人雅士在秋夜雨声中的思考与沉静。
王建(约750-83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号青溪人。王建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王建在秋夜的孤独与思考,或许是因身处寺庙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寂寞,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
《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以秋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凄凉的气氛。诗人在夜晚的山中,听着秋雨滴落的声音,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思绪的纷飞。首句“夜山秋雨滴空廊”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的夜晚,雨声滴落在空荡的廊道上,似乎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共鸣。
接下来的“灯照堂前树叶光”则通过灯光的温暖,对比了外界的阴冷,给予了诗人一丝安慰。这里的光与影、温暖与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对坐读书终卷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求学的情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友谊的珍视。而最后一句“自披衣被扫僧房”则显得有些孤独,诗人披上衣被,暗示着对个人生活的自我照顾,或是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与依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孤独夜晚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自然和友谊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的执着与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人文精神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对坐读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友谊
C. 思念
D. 愤怒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在什么地方?
A. 庭院
B. 山中
C. 海边
D.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