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13
修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在风吹的竹林中,道人悠闲地度过无事的时光。
世间的名利难以引起我的关注,不必总是像眉毛那样重要。
若能获得价值的回报,那就如同轻舞飞扬的姿态,闲适而舒适。
三年的经历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坚守应在百年之后。
“道人无事时”反映了道教追求的隐逸生活;而“诸公难入眼”则可能与当时士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
作者介绍:张镃,字季平,号竹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张镃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看淡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呈现了诗人张镃对名利的淡然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世俗纷争的拒绝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开头的“修竹有风处”,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竹林中风声的轻吟,令人感到心灵的舒畅。接着,诗人通过“诸公难入眼”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名士的冷漠,反映出他对人情世故的无奈与不屑。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中,诗人道出了理想的生活状态——若能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价值,那便是最理想的选择。结尾的“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则再一次强调了诗人对时间的理解:短暂的经历无法影响他对长远目标的追求,真正的价值在于坚持与耐心。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在追求个人理想和内心平和方面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浮华名利的冷漠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长远理想的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修竹有风处”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诸公难入眼”体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态度是?
“三年何足道”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