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8:49
原文展示:
鹧鸪天(咏阮) 张鎡 〔宋代〕 不似琵琶不似琴。四弦陶写晋人心。指尖历历泉鸣涧,腹上锵锵玉振金。天外曲,月边音。为君转轴拟秋砧。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标记竹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既不像琵琶也不像琴的乐器,它有四根弦,能够表达晋人的情感。演奏时,手指轻触弦上,仿佛听到山泉在涧中鸣响;弦音清脆,如同玉石和金属的和谐共鸣。乐曲悠扬,仿佛来自天边,音韵悠长,如同月边的回响。为了你,我转动琴轴,模仿秋日的砧声。我们又聚在一起,优雅地坐着,这种清高的情致,如同竹林中的雅集,被高标记住。
注释:
诗词背景: 张鎡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这首诗通过描述一种独特的乐器,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雅集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竹林”暗指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以清高脱俗著称,诗人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种独特乐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诗中“不似琵琶不似琴”一句,既表达了乐器的独特性,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乐器的超越。随后的“四弦陶写晋人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乐器能够表达晋代人的情感,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的独到见解。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指尖历历泉鸣涧”和“腹上锵锵玉振金”,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音乐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通过“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标记竹林”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将音乐与雅集生活紧密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一种独特的乐器,诗人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并通过“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标记竹林”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几根弦? A. 三根 B. 四根 C. 五根 D. 六根 答案:B
诗中“指尖历历泉鸣涧”形容的是什么? A. 山泉的声音 B. 手指触弦的声音 C. 乐器的共鸣 D. 乐曲的悠扬 答案:B
诗中“为君转轴拟秋砧”中的“转轴”指的是什么? A. 调整乐器的弦轴 B. 转动乐器的轴 C. 调整乐器的音高 D. 转动乐器的轴心 答案:A
诗中“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标记竹林”中的“竹林”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竹林 B. 竹林七贤的雅集 C. 竹子的林子 D. 竹林的风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