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1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16:35
春游戒台寺
山寺岧峣近阙门,不沾俗气亦沾尘。
云烘梅壑坛前蔚,槐荫螭碑额已皴。
兴废因缘谈野老,往来檀越数官绅。
三师七證仰虚座,菩萨戒持今几人。
春天游览戒台寺,
山中的寺庙高耸入云,近乎天阙,
不沾染世俗的气息,却也难免尘埃。
云雾缭绕,梅花盛开,坛前景色愈加迷人;
槐树荫下,碑额已然斑驳。
兴衰的缘由与野老闲谈,
往来的信士与官绅屈指可数。
三师七证仰望着虚空的座位,
如今还有几人能持持菩萨的戒律呢?
伯昏子,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哲思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游览戒台寺,受到自然景色和寺庙气氛的启发,表达了对佛教理想的思考与对当今信仰的感慨。
《春游戒台寺》是一首描绘春游景色的诗作,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开篇描绘了戒台寺的雄伟,暗示了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山寺不仅仅是一个游览的地点,更是心灵的寄托。诗中提到“不沾俗气亦沾尘”,表现了世俗与超脱的矛盾,虽身处尘世,但内心渴望超脱,显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随后,诗中描绘的云雾、梅花与槐树下的碑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寺庙的历史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兴废因缘谈野老”,不仅提及了历史的兴衰,还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反思。在此,诗人表达了对当今人们信仰的迷茫与缺失,尤其是提到“三师七证”,让人思考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路上,真正能坚守信仰的人又有多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内心的矛盾,具有丰富的哲理性和审美价值。
诗歌探讨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精神信仰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表达了对佛教理想的向往,以及对当今社会中真正信仰者数量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阙门”象征什么?
A. 世俗
B. 超脱
C. 权力
D. 生活
“三师七证”指的是?
A. 佛教的高僧
B. 普通信士
C. 文人雅士
D. 官员
诗人通过何种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
A. 城市
B. 山寺与梅花
C. 大海
D.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