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41:05
奉待严大夫
杜甫 〔唐代〕
殊方又喜故人来,
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
不知旌节隔年回。
欲辞巴徼啼莺合,
远下荆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
一生襟抱向谁开。
诗人高兴地迎接老朋友的到来,却感叹于重镇的责任,仍需有济世之才。常常觉得一些偏官在此地奉承等待,殊不知他们的荣华富贵是有时限的。想要告别巴蜀的莺鸣,远远地驶向荆门,心中却对未来的会面充满忧虑,毕竟自己已年迈,人生的抱负又能与谁分享呢?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作品以现实主义著称,诗中常反映社会动荡、人民苦难和个人理想。
《奉待严大夫》写于杜甫晚年,他因战乱流亡,生活困顿。此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在年老体衰之际,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忧虑与抱负。
《奉待严大夫》是杜甫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慨。诗的开头,通过“殊方又喜故人来”引入,展现了诗人与故人相聚的喜悦,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于身处重镇的责任感的思考。杜甫在诗中对“济世才”的渴望,体现了他对社会与国家的关怀,正如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常怪偏裨的“终日待”,隐含着对官场中人情世故的无奈与失望,而“旌节隔年回”则暗示了荣华富贵的短暂与虚幻。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想要远离喧嚣的巴蜀去往荆门,反映了他对未来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忧虑。末尾“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则是对老年人际关系的沉思与孤独感的流露。
诗歌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通过对友人、事业与人生的反复思考,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也警示着世人对于时间与机会的珍惜。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思念、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在年老之际,对未来与理想的思考与困惑。
“殊方又喜故人来”中的“殊方”指什么? A. 朋友 B. 乡村 C. 异乡 D. 战场
诗中提到的“重镇”主要指什么? A. 小镇 B. 重要地方 C. 农村 D. 商业区
“身老时危思会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愤怒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