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3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38:46
达摩从西来,不受梁武衬。
却面少林墙,衣钵一万贯。
达摩从西方而来,拒绝了梁武帝的供养和支持。
他面对少林寺的墙壁,手中有着一万贯的衣钵(佛教法脉的象征)。
此诗中的“达摩”与“梁武”之间的关系源于历史上的一段故事。梁武帝曾向达摩请教佛教道理,并试图以物质供养来获得达摩的认同,但达摩却拒绝了这种形式的供养,强调内心的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少林寺则是达摩传教的重要场所,象征着禅宗的根基。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词人。与苏轼、蔡襄齐名,倡导“诗中有画”的风格,强调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此诗作于黄庭坚对达摩的景仰之情,借达摩的故事反映其对佛教精神的理解和对物质追求的否定。诗中表明了对真正修行的重视,寓意深远。
《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达摩与梁武帝的故事,表达了对物质供养的拒绝和对精神修行的推崇。达摩的到来象征着一种新的思想和信仰的传播,他拒绝了梁武帝的供养,强调内心的修行才是通向真理的道路。这种对物质的超越,表现了达摩作为禅宗祖师的伟大与超然。
诗中还有少林寺的意象,少林寺不仅是达摩修行的场所,也是后世禅宗的发源地,象征着坚韧与智慧。通过这两个意象,黄庭坚传达了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修行的追求。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蕴含深意,值得读者细细品味。黄庭坚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显示出其高超的诗歌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达摩与梁武帝的关系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同时,象征手法也贯穿整首诗,少林寺的墙壁与衣钵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反对物质追求,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人通过达摩与梁武帝的故事,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智慧与修行所在。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核心思想,体现出对内在修行的赞美。
达摩拒绝了谁的供养?
A. 梁武帝
B. 唐太宗
C. 明成祖
D. 宋理宗
诗中提到的少林寺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物质
C. 禅宗传承
D. 文化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A. 物质财富
B. 内心修行
C. 社会地位
D. 名利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物质享乐和人生的豪放。两者反映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