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9:00
宋子勃窣,心有古镜。
朝四暮三,为笑不竞。
於一捻一,犹著禅病。
探丸起死,味药知性。
忧患不入乎杯中,抱胡琴而风听。
若乃脱冠袒裼,扪虱应客,
目如愁胡,拊髀而呼。
是必追橡栗於云杪,
探水月於江湖,
然後怏於心与。
宋子勃窣,心中犹如古镜般清明。
早上有四次,晚上有三次,何必为此争执笑谈呢?
在一捻一的瞬间,依然感受到禅的困扰。
探寻生死之药,品味内心的本性。
忧患不应在杯中,抱着胡琴静静听风。
若是脱去帽子和衣服,随意应对来客,
眼神如同愁苦,拍打大腿而呼喊。
这必定要追寻到云顶的橡栗,
探寻江湖中的水月,
然后才能心满意足。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以幽默、清新、深沉见长,表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人生态度。
《宋宗儒真赞》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哲学思考的深入理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苦闷。开篇以“宋子勃窣”引入,意在强调内心的清明,接着引出生活中琐碎的争执与笑谈,表现出对世俗的无所谓。通过“禅病”的提及,暗示思考的深邃与纠结。
诗中运用“探丸起死”的意象,透视了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索,表现出一种超脱寻求真理的精神追求。而“忧患不入乎杯中”,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抉择,作者选择以胡琴寄情,听风赏乐,显示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与自省的情感,表明了一种对现实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泊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从个人的感悟出发,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理解。
《宋宗儒真赞》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黄庭坚
C. 白居易
“忧患不入乎杯中”意指什么?
A. 忧虑应当放下
B. 忧虑需要喝酒
C. 忧虑是生活的常态
诗中提及的“胡琴”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杂
B. 内心的宁静
C. 社会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