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2:23
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
祥琴虽未调,余悲不敢留。
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
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钩。
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
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
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
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浮。
酒中那有失,醉则不惊鸥。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商代的哀乐还未散去,转眼间已是秋天。
虽然吉琴尚未调好,我的悲伤却不敢停留。
更何况这只是韵语,并未流入金石之间。
王羲之生了五个儿子,齐眉高挂银钩。
我家有两个版本,写起诗来总是不停。
你说我写不好诗,这话可让人信服吗?
千钟美酒可以比作尧,百榼美酒可以比作舜。
陶渊明的理想太过简陋,应该以大白酒来衡量。
酒中哪里有失,醉了就不会惊扰到鸥鸟。
明天要惩罚两个儿子,已经洗净了两只玉舟。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多才多艺的风范闻名于世,作品涵盖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友人赵景贶的诗歌互动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怀。诗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还融入了对友人间的劝诫与嬉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苏轼对酒的热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开篇以“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引入,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隐含着对生活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祥琴”与“韵语”,显示了诗人对音乐和文字美的追求。接着,苏轼以王羲之的名声来引入自身的创作,表达了对诗歌创作不懈追求的决心。
“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一句,通过比拟古代圣贤的丰盛酒宴,映射出苏轼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认为诗酒是人生的乐趣所在。最后以“酒中那有失,醉则不惊鸥”总结,展示了诗人在醉酒状态下的洒脱与豁达,体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轻松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苏轼个性中的自由与洒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之间情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酒为媒介,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苏轼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羲之”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王羲之
C. 李白
“千钟斯为尧”这句中的“尧”指的是?
A. 一种酒
B. 古代圣贤
C. 诗中的角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均以酒为题材,前者更多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后者则体现了隐逸生活的清淡与追求。两者风格各异,却同样展示了对酒的共鸣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