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3: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3:06:10
原文展示:
古来论人物,西蜀名士多。李侯有酝藉,自爱如随和。不肯扣朱门,漫刺独我过。笔端金石鸣,音节如九歌。小拂榻上尘,挥麈倾悬河。岁月易晼晼,功名忌蹉跎。西风向摇落,如此羁旅何。倦游且西还,万里行江沱。士诚有所挟,光彩终不磨。翰墨更著鞭,渊云可同科。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西蜀地区出了许多有名的士人。李侯(指李提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自爱如同随和的宝玉。他不愿去敲富贵人家的大门,却愿意独自来拜访我。他的笔下文字铿锵有力,音韵如同古代的《九歌》。他轻轻拂去榻上的尘埃,挥动麈尾,言辞滔滔不绝。岁月容易流逝,功名之事最忌拖延。西风吹动落叶,这样的旅途多么孤独。他疲倦了游历,准备西归,穿越万里的江沱。作为一个士人,他确实有所依仗,他的光彩永远不会被磨灭。在书法和文学上,他更是不断鞭策自己,与古代的渊云(指文学大家)可以相提并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4),字子安,号双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王炎与李提干(李提干是当时的一位文人)交流后的作品,表达了对李提干的赞赏和对士人品格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王炎与李提干交流后所作,诗中赞扬了李提干的文化修养和品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士人应有品格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提干的赞美,展现了士人的风骨和品格。诗中“李侯有酝藉,自爱如随和”一句,既表达了李提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的自爱和谦逊。“不肯扣朱门,漫刺独我过”则进一步强调了李提干不慕权贵,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的高尚品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岁月流逝和功名追求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应有品格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炎的文学才华和对士人品格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古来论人物,西蜀名士多。
李侯有酝藉,自爱如随和。
不肯扣朱门,漫刺独我过。
笔端金石鸣,音节如九歌。
小拂榻上尘,挥麈倾悬河。
岁月易晼晼,功名忌蹉跎。
西风向摇落,如此羁旅何。
倦游且西还,万里行江沱。
士诚有所挟,光彩终不磨。
翰墨更著鞭,渊云可同科。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士人的品格和文化修养,强调士人应有自爱、不慕权贵的品质,以及在文学和书法上的追求。通过对比李提干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士人应有品格的推崇和对文化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李侯有酝藉,自爱如随和”中的“随和”指的是什么? A. 随侯珠和和氏璧 B. 随和的性格 C. 随意的行为
诗中“不肯扣朱门,漫刺独我过”表达了李提干的什么品质? A. 慕权贵 B. 不慕权贵 C. 随意的行为
诗中“笔端金石鸣,音节如九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