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时间: 2025-07-12 22:41:18

诗句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

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41:18

原文展示: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白话文翻译: 新制的白色纸扇卷曲着线条棱角,竹骨刮得青翠,缠绕着红藤。在子夜时分,书帷之下,那一片圆润的光芒,我从未见过。

注释:

  • 滉白:形容纸张洁白如水波荡漾。
  • 新牋:新制的纸张。
  • 卷線稜:指纸扇的边缘卷曲有棱角。
  • 刮青:指竹骨经过刮削,呈现出青翠的颜色。
  • 纤竹:细长的竹子,此处指扇骨。
  • 缠红藤:指扇骨上缠绕着红色的藤条。
  • 可怜:可爱,值得怜爱。
  • 子夜:深夜时分。
  • 书帷:书房的帷幕,代指书房。
  • 圆光:指扇子打开时的圆形光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字君谟,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诗文清新自然,书法尤以行书见长。此诗是蔡襄赠予漳州白莲僧宗要的纸扇上所题,表达了对纸扇的喜爱和对夜晚书房的宁静氛围的赞美。

创作背景: 蔡襄在漳州时,与当地僧人交往甚密,此诗即为赠送给一位名叫宗要的僧人的纸扇上所题,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纸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工艺品的欣赏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喜爱。首句“滉白新牋卷線稜”描绘了纸扇的洁白与卷曲的边缘,给人以精致之感。次句“刮青纤竹缠红藤”则进一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扇骨的青翠与红藤的缠绕,增添了视觉的层次感。后两句“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则转向了使用场景,表达了在深夜书房中,扇子展开时那一片圆润光芒的珍贵与美好,体现了作者对细节之美的敏锐捕捉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滉白”与“卷線稜”描绘了纸扇的外观特征,洁白如水波,边缘卷曲有棱角,给人以精致之感。
  • 次句“刮青纤竹缠红藤”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扇骨的青翠与红藤的缠绕,增添了视觉的层次感。
  • 后两句“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则转向了使用场景,表达了在深夜书房中,扇子展开时那一片圆润光芒的珍贵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滉白”比喻纸张洁白如水波荡漾。
  • 色彩对比:“刮青”与“缠红藤”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意象叠加:通过“子夜书帷下”与“一片圆光”叠加,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纸扇的描绘,表达了对工艺品的欣赏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细节之美的敏锐捕捉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滉白”、“卷線稜”、“刮青”、“缠红藤”、“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
  • 详细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精致、宁静且充满美感的夜晚书房场景,通过色彩、形状和光影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滉白新牋卷線稜”描绘的是什么? A. 纸扇的外观特征 B. 书房的装饰 C. 夜晚的景色 答案:A

  2. “刮青纤竹缠红藤”中的“刮青”指的是什么? A. 竹骨的颜色 B. 竹骨的形状 C. 竹骨的处理方式 答案:C

  3. 诗中“可怜子夜书帷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蔡襄的其他诗作,如《荔枝谱》中的诗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蔡襄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夙兴弄笔偶书 闲游所至少留得长句五首 其一 初夏闲居 一壶歌 戏题 短歌行 夜坐 书道室壁 秋夕 村舍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实祸 木字旁的字 才艺卓绝 君唱臣和 双人旁的字 包含雏的词语有哪些 没什么 卜字旁的字 设口 栋隆 口语籍籍 清源正本 孜孜不已 张仪 金字旁的字 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