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时间: 2025-05-19 02:26:54

诗句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2:26:54

原文展示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苏轼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白话文翻译

从前,子舆生病快要死了,他的朋友子祀去探望他。
看到镜子里自己衰老的样子,不由得叹息,造物主到底要我如何呢?
如今我在这里看到古老的维摩像,病骨瘦弱得像一只枯龟。
于是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超越生死,这身躯的变化就像浮云随风。
世上的人难道不都是强壮而美好的吗?
虽然身体未病,心灵却早已疲惫。
这位老者神采奕奕,心中自有依托,谈笑之间可以驱赶千头猛兽。
当他在世时,常有人问他法理,他总是低头不语,心中自有明了。
至今遗留下的雕像依然沉默无言,和当年在世时没有增减。
田间的老翁与农妇怎会在意,偶尔有野鼠衔着他的胡须。
看到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不胜唏嘘,谁能与他结为无言的老师?

注释

  • 子舆:指佛教中的一个人物,象征智慧。
  • 子祀:子舆的朋友,来探望他,象征人际关系和关心。
  • 维摩像:指维摩诘的塑像,维摩诘是佛教中的智慧者,象征超脱与智慧。
  • 病骨瘦嵬:指身体的虚弱和衰老。
  • 谈笑可却千熊罴:形容智慧之人,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对。
  • 无言师:指那些不需言语就能传达智慧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对生命、死亡和智慧的深刻思考。维摩像的雕塑激发了他对生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是一首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诗。整首诗以维摩像为引子,借助于佛教智慧,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存在状态。开篇通过描绘子舆生病之景,表现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接着,苏轼通过对古塑维摩像的观察,引发了对生死的思考,强调了真正的智者超越生死的境界。

“此身变化浮云随”,这句诗道出人们对于身体的执念是多么无谓,身心的疲惫反而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苏轼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身的感慨,也反映了社会中人们普遍的无奈与迷茫。

最后,诗句中提及的“无言师”,则体现了苏轼对智慧和语言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并不需要言语来表达,而是通过一种默默的存在来传递。这种无言的智慧,正是古今哲人所共同追求的境界。

整首诗在描绘生死哲学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描述子舆生病,朋友前去探望的情景,展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关怀。

  2. 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子舆在镜子前自叹,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测。

  3.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观察维摩像,感受到生死的真实,象征着衰老和死亡。

  4.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明白了真正的智者超越生死,身体的变化如同浮云。

  5.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现代人虽然身体健康,但内心却感到疲惫。

  6.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这位老人内心安然,面对困难可以轻松应对。

  7.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在世时人们向他请教,他却总是低头不语。

  8.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现在的雕像依然无言,和他在世时并无改变。

  9.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田间的农夫和妇女并不在意,偶尔有野鼠在他身边。

  10.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看到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惋惜,谁能与他成为无言的老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比作“浮云”,强调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拟人:维摩像被赋予了无言的智慧,象征着超越生死的存在。
  • 对仗:如“病骨瘦嵬如枯龟”,通过对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死的哲学,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通过对维摩像的观察,苏轼表达了对智慧与内心平静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时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维摩像:象征智慧与超越生死的境界。
  • 病骨:象征衰老和生命的脆弱。
  • 浮云: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 无言师:象征内在的智慧与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此身变化浮云随”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身体变化很快
    • B. 生命是短暂的
    • C. 人的内心不安
    • D. 人们总是快乐
  3. 诗中提到的“维摩像”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 D. 美丽

答案

  1. C. 苏轼
  2. B. 生命是短暂的
  3. B. 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作品,探讨人生和历史的变迁。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在面对人生苦难时,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与苏轼的沉思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命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谕乌 潘歙州寄纸三百番石砚一枚 中伏日永叔遗冰 梦后得宋中道书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 留别乾明山主 依韵和马都官齐少卿酬和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林中翠 春雨 答新长老诗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政令不一 直抒己见 大发谬论 开秤 反文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九世同居 包含储的成语 磕额 阻长 座无空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北辙南辕 臣字旁的字 题覆 聿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