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54:13
次韵公辟会蓬莱阁
秦观 〔宋代〕
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
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
湖吞碧落诗争发,塔涌青冥画几重。
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中林间的声音,伴随着我们一起走上丹梯,直至卧龙的高处。路途隔着西陵有几条水流,而门口则面对着南镇的一千座山峰。湖水吞没了蓝天,使得诗歌争相涌现;塔楼直入青空,画作层层叠叠。并不是登高就能赋诗,令人心疼的是猿和鹤却能彼此相容。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他的词作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爱情的追求。
这首诗写作于秦观对蓬莱阁的游览之际,表达了他在名胜古迹中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蓬莱阁作为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常常吸引文人墨客前来吟咏。诗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秦观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深思。开头的“林声摵摵动秋风”,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林间声音生命感,带来一种生动与自然的共鸣。诗中描绘的“丹梯”和“卧龙”不仅是地理的表述,更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在“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人世的渺小,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接下来的“湖吞碧落诗争发,塔涌青冥画几重”则将自然景象与诗歌创作紧密联系,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灵感的追逐。
最后一句“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则引发思考:并非只有登高才能写出好诗,猿与鹤的和谐相处,反而使得自然更显生机,仿佛在提醒人们,诗意常常存在于自然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美的状态。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秦观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强调,创作的灵感不仅来自于高处,更源于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诗中“林声摵摵”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诗中提到的“丹梯”象征着什么?
诗中“可怜猿鹤自相容”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