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时间: 2025-05-21 13:39:29

诗句

湘东山川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

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39:29

原文展示: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作者: 曹松 〔唐代〕

湘东山川有清辉,
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
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
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
并将欢庆奉庭闱。

白话文翻译:

湘东的山川在阳光下闪烁着清澈的光辉,袁水边的词人得意地返回故乡。几处府邸争相发送毛义的文书,一乡的人们则期待着老莱子那古朴的衣服。筵席在灞岸旁的清水边摆开,通往蓝关的道路通向翠绿的山微。想到宜阳那里更无烦恼,便将欢庆的心情献给朝廷。

注释:

  • 湘东:指湖南东部地区。
  • 袁水:流经湘东的河流,可能指袁家河。
  • 毛义:古代的义士,毛义或指毛遂,代表了义士的精神。
  • 老莱衣:老莱子是古代隐者,衣服简朴,象征着淡泊名利。
  • 筵开:摆设宴席。
  • 灞岸:指灞河的岸边,灞河是西安的一条河流。
  • 蓝关:蓝关是唐代一个著名的险关,通向南方。
  • 宜阳:古代地名,今宜阳,表示乡镇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字子云,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擅长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曾德迈归故乡宁宜春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与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是一首充满了人情味的送别诗。全诗以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情感。开头几句描绘了湘东的山川与袁水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得意归来的氛围,展示了词人的成就与归乡的喜悦。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地方官府的争相传递文书,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人之间的竞争。

在宴席的描写中,诗人选择在灞岸的清水边举办筵席,体现了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蓝关的提及,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最后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故乡平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东山川有清辉:描绘湘东的山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明亮,寓意高远。
  2. 袁水词人得意归:词人从袁水地区归来,心中充满得意与喜悦。
  3. 几府争驰毛义檄:数府争先恐后地发送文书,暗示着官场的热闹与竞争。
  4. 一乡看侍老莱衣:乡里的人们期待着老莱子的简朴衣着,代表着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
  5. 筵开灞岸临清浅:在灞河岸边摆开宴席,享受清澈的水流。
  6. 路去蓝关入翠微:通往蓝关的道路蜿蜒进入翠绿的山林,象征着旅途的美丽与期待。
  7. 想到宜阳更无事:想起宜阳的生活宁静,没有烦恼。
  8. 并将欢庆奉庭闱:把这份欢庆的心情献给朝廷,表达对国家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气氛。
  • 对仗:如“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对称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山水、筵席,构成了诗中主要的意象,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归乡的喜悦与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生活与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湘东山川: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故乡情怀。
  2. 袁水:代表着诗人创作的源泉与灵感。
  3. 老莱衣:象征着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
  4. 筵席:代表着友情与欢聚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袁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北
    B. 湖南
    C. 江西
    D. 四川

  2. “老莱衣”象征着什么? A. 奢华
    B. 淡泊名利
    C. 贫穷
    D. 富贵

  3. 诗人在筵席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庆
    C. 忧虑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by 王维:同样体现了送别的情感。
  • 《春晓》by 孟浩然: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与《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归乡的喜悦,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伤感。
  • 《春晓》与《送曾德迈归宁宜春》:前者着重描写自然之美,后者则结合了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全面了解《送曾德迈归宁宜春》这首诗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恩平还题嵩台宋隆馆二绝 自恩平还题嵩台宋隆馆二绝 中秋西江上 至日题江山驿 正月晦日寄宋永兄 张云翔采兰堂 赠延福端老二绝 赠延福端老二绝 赠日者黄明远 赠泉守赵表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书赤绳 青字旁的字 瓮头 髟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道尽途穷 声名烜赫 母字旁的字 积兵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穷村僻壤 包含洗的词语有哪些 优贷 清睡 封人 包含腿的词语有哪些 出风头 草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