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2
水调歌头·落日下平楚
作者:魏了翁 〔宋代〕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
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
龙卷八荒霖雨,鹤閟十州风露。
回薄水云乡。
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
石兰衣,江蓠佩,芰荷裳。
个中自有服媚,何必锦名堂。
吸取玻璃清涨,唤起逍遥旧梦,
人物俨相望。
矫首望归路,三十六虚皇。
落日照在平坦的楚地,秋色映入方塘。
人间的热暑难以忍受,唯有这里显得清凉。
龙卷风带来八方的雨水,白鹤在十州的风露中翱翔。
回头看那薄薄的水云乡,
想要知道千里之地的滋润,记得那美玉流芳。
穿着石兰的衣服,佩戴江蓠,身披芰荷的华裳,
其中自有一种妩媚,何必追求锦绣的名堂。
吸取那玻璃般清澈的水,唤醒逍遥的旧梦,
人们彼此相望。
昂首眺望归路,三十六天上的虚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30-1290),字子华,号澄江,宋代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隽永。魏了翁的词风独特,常以清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落日下平楚》创作于魏了翁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遭遇困境之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水调歌头·落日下平楚》是一首描绘自然、抒发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落日、秋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篇的“落日下平楚”即刻引人入胜,平楚的广袤与落日的余晖交织,展现出一种辽阔而又柔和的美感。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反映了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中对清凉之地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凉的珍视。随后,通过“龙卷八荒霖雨,鹤閟十州风露”,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结合,诗人以自然的力量为背景,展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景。
在“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中,诗人借助美玉流芳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德和理想的追求。整首词不仅在视觉上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同时在情感上也引发共鸣。诗中提到的“个中自有服媚”,表达了内在魅力的重要性,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好。
最后的结尾“矫首望归路,三十六虚皇”,象征着对未来的展望与理想的追求,带有一种哲理的深刻性。整首词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清凉的向往,以及对美德和理想的追求。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反映出对生活的哲思,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调歌头·落日下平楚》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魏了翁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描写的“秋色到方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丰收
B. 清凉的气息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生的无奈
“个中自有服媚,何必锦名堂”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追求外在的荣华
B. 内在魅力更重要
C. 对名利的渴望
D. 对物质的贪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