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52
沁园春 送杨伯可
作者: 陆文圭 〔宋代〕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使客将归。
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破囊收贮,富有新诗。
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洁已从来畏四知。
民何幸,尽相安南里,乐业熙熙。
谁知经界良规,是三代相传古法遗。
要讲明有素,施行不扰,宽严相济,表里无私。
惭愧偏州,久淹老子,却怪朝家选用迟。
公子去,定致身序,接武龙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雨水滋润着江边,月亮在中秋的夜空中明亮而圆满,送别的客人即将启程。看那空荡荡的小舟,虽然身无长物、囊中羞涩,但却满怀新诗的富足。诗人强调要以清白的品德传承家风,心怀金钱却不受其诱惑,洁身自好从不畏惧他人的知晓。百姓何其幸运,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可是谁又知道这些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三代以来传承下来的古老法则呢?我们要讲究明理,施行政策时不扰民,宽严相济,做到表里如一。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在偏远地区久居,对《老子》的教诲理解不深,却又埋怨朝廷用人太慢。公子即将离去,定会在有序的环境中成就一番事业。
作者介绍:
陆文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喜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中秋,正值送别之际,诗人借此时机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社会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对清白传家的追求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沁园春 送杨伯可》是一首充满哲思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雨足江皋,月满中秋”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既营造了送别的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接着,诗人以“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自嘲,展现了自己虽然经济拮据,却心怀诗意的富有。这种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强调了诗歌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诗中“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更是表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观,认为为人处世应以清白自守,抵制金钱的诱惑。
此外,诗中提到的“民何幸,尽相安南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期盼与赞美,反映出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最后,诗人的惭愧情绪与对社会治理的反思,表明了他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思想深度。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真挚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陆文圭深邃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清白传家”和“理想社会”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白传家”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中的“江皋”指的是哪里?
诗人对自己在偏州的生活感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