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沁园春 寿吴梅村先生六十》

时间: 2025-04-26 16:21:30

诗句

千载词坛,寥寥可数,谁似先生。

看奇葩四吐,扬班烂漫,灵珠盈掬,潘陆峥嵘。

十捻三都,千金一字,当代风骚属老成。

龙门在,任诸家百氏,孰敢争衡。

廿年鹿侣欧盟,有碧水丹山世外情。

记鹓班奏罢,炉烟春润,凤池散后,莲烛宵擎。

文苑凋残,英雄老去,荏苒霜髭忽数茎。

欣无恙,如天孙高峙,斗极常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30

原文展示:

千载词坛,寥寥可数,谁似先生。看奇葩四吐,扬班烂漫,灵珠盈掬,潘陆峥嵘。十捻三都,千金一字,当代风骚属老成。龙门在,任诸家百氏,孰敢争衡。廿年鹿侣欧盟,有碧水丹山世外情。记鹓班奏罢,炉烟春润,凤池散后,莲烛宵擎。文苑凋残,英雄老去,荏苒霜髭忽数茎。欣无恙,如天孙高峙,斗极常明。

白话文翻译:

在千年词坛上,真正杰出的人屈指可数,谁能与您相提并论呢?看您那奇特的花朵般的作品,华美而奔放,灵动如珠,正如潘江与陆海的雄伟。您能够在十次尝试中写出三都的经典,千金之字真是当代的风流人物。龙门仍在,任凭各家百家争相角逐,又有谁敢与您争高低呢?二十年来,您与鹿侣欧盟的情谊深厚,犹如世外桃源的碧水丹山。记得在鹓班的表演结束后,炉烟缭绕,春意盎然;凤池散去之后,莲烛在夜空中闪烁。文坛凋零,英雄渐老,时光荏苒,白发渐生。庆幸您依然安康,如同天孙高耸,斗极明亮。

注释:

  • 千载:千年。
  • 词坛:指词的界域或领域。
  • 奇葩:形容才华出众的作品或人。
  • 潘陆:指潘江和陆海,象征才华横溢。
  • 龙门:指文学或艺术的高峰。
  • 鹿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鹓班:古代文人聚会的场所。
  • 炉烟春润:比喻春天的气息浓厚。
  • 文苑:文人聚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俞,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雄浑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吴梅村先生六十寿辰之际,表达了对老前辈的敬仰与祝福,体现了诗人与吴梅村之间深厚的友谊。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寿吴梅村先生六十》不仅是对吴梅村先生的祝寿诗,更是对整个词坛的深刻反思与赞美。开头的“千载词坛,寥寥可数”,便道出了当时词坛的竞争激烈和人才的稀缺。诗中提到的“奇葩四吐”,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吴梅村的才情,更暗含了对其创作的高度认可。通过“灵珠盈掬”这一意象,作者进一步强调了吴梅村作品的珍贵与独特。接下来的“千金一字”,则突出了他在创作中严谨的态度和对文字的极致追求。

诗的中间部分对吴梅村与朋友们的相知相交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美好的文人情谊。最后部分“文苑凋残,英雄老去”则带有几分忧伤,反映出作者对文人境遇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结尾的“如天孙高峙,斗极常明”又带来了希望与祝福,表达了对吴梅村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载词坛,寥寥可数,谁似先生”:感叹在千年词坛中,杰出的人屈指可数,赞美吴梅村的才华。
  • “看奇葩四吐,扬班烂漫”:比喻吴梅村的作品如花般绚烂多彩。
  • “十捻三都,千金一字”:形容其创作的严谨与精湛。
  • “龙门在,任诸家百氏,孰敢争衡”:吴梅村在词坛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 “廿年鹿侣欧盟,有碧水丹山世外情”:描绘与吴梅村的友谊如世外桃源般美好。
  • “文苑凋残,英雄老去”:感慨文坛的衰落与英雄的老去。
  • “欣无恙,如天孙高峙,斗极常明”:祝愿吴梅村健康长寿,未来光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奇葩”比喻才华出众的作品。
  • 对仗:如“碧水丹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充满了对吴梅村的敬仰与祝福,表达了对文人情谊的珍视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奇葩:象征才华横溢的作品。
  • 龙门:象征文学的高峰与标准。
  • 碧水丹山: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环境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奇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杰出的才华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2. 诗中的“千金一字”强调了什么?

    • A) 文字的价值
    • B) 诗人的收入
    • C) 诗的篇幅
    • D) 词句的数量
  3. “文苑凋残,英雄老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1. B) 杰出的才华
  2. A) 文字的价值
  3. A)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y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展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与董俞对吴梅村的赞美形成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与董俞的对友人的祝福不同,但同样透出对人生与时间的深邃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俞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画堂春·一绡香暖看灯衣 山花子·挼柳揉花旋染衣 谒金门·微雨後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望衡图为熊两溟题 题沈知丞园 游碧沼胜居 登山顶 杜工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该达 画句号 化鸱为凤 再实之木根必伤 俯仰于人 麥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引经据典 虽马 黳蒸 包含搬的词语有哪些 修结尾的成语 环琨 隶字旁的字 丰富多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