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7:0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7:05:37
沁园春 其二 得梦华成都书却寄
作者:樊增祥 〔清代〕
西望锦江,其上岿然,现芙蓉城。
是当年诸葛,种桑之地,如今冯敬,衣绣而行。
秋思莼菰,老年姜桂,不屑人间画饼名。
探花使,二十年春梦,梦断蓬瀛。
年时执手西京。
道庾信文章老更成。
看和我十联,书题金雁,让卿独步,稿匿红鹦。
朝士贞元,党人蜀洛,肯染髭须事后生。
将来事,要夷吾支拄,莫泣新亭。
向西望去,锦江水面上耸立着的芙蓉城,
这里曾是诸葛亮的种桑之地,而如今冯敬却衣着华丽。
秋天的思绪如莼菜与菰米,岁月已老,姜桂也不再看重世间的名利。
我曾是探花使者,二十年春梦已然破灭,梦中游历蓬莱。
那年我和你手握西京的风景,
道出庾信的诗文在岁月中愈加成熟。
看看我的十联诗句,题写金色大雁,让你独自翱翔,而我的稿件却藏匿在红鹦之中。
朝中士人贞元,党人蜀洛,怎肯染上岁月的白发?
未来的事情,希望能得到夷吾的扶持,不要在新亭前泪流满面。
樊增祥(约1640-1712),字子明,号复斋,清代诗人,出生于四川,后居于成都。樊增祥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个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樊增祥的《沁园春 其二》通过锦江与芙蓉城的描绘,勾勒出成都的天然美景,诗人在这里不仅回忆了诸葛亮的历史,也带出了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思考。诗中“秋思莼菰”的意象,寓意秋天的思绪,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在对“探花使”和“庾信”的提及中,诗人表达了对才华与成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的感慨。诗的最后,诗人期待未来能够得到夷吾的支持,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屈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将历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深刻而富有哲理。
西望锦江,其上岿然,现芙蓉城。
是当年诸葛,种桑之地,如今冯敬,衣绣而行。
秋思莼菰,老年姜桂,不屑人间画饼名。
探花使,二十年春梦,梦断蓬瀛。
年时执手西京。
道庾信文章老更成。
看和我十联,书题金雁,让卿独步,稿匿红鹦。
朝士贞元,党人蜀洛,肯染髭须事后生。
将来事,要夷吾支拄,莫泣新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交织,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西望锦江”描绘了什么地方?
A. 长江
B. 黄河
C. 锦江
D. 珠江
“探花使”意指什么?
A. 一种花
B. 进士中排名第三的人
C. 一个地名
D. 一位文人
全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的反思与未来的期待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家乡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