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3:44
沁园春•酒后作歌与擎庵 其一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何必规摹,五柳之高,孤竹之清,
念久与周旋,我宁作我,任教礼法,卿自从卿。
俊乘陪游,辛杯侍宴,仆病须知非所能。
问何者,是鱼文骥子,纶组彫缨。
狂来白眼休惊。算若个堪当一瞬青。
但紫篝玉炷,香消仙蠹,朱绳金错,笔扫谗蝇。
清酒三杯,黄粱半枕,不换他年身后名。
谁惊觉,有坠梧片叶,索赋秋声。
不必拘泥于规规矩矩,五柳树的高耸,孤竹的清秀,
我长久与之交往,宁愿做我自己,任凭礼法的约束,你自随你去。
俊郎陪游,辛苦的酒杯伺候宴席,我的病痛你要明白这不是我所能承受的。
问你说什么,是鱼文的骏马,纶组的雕缨。
狂妄的人来时,别被惊吓。算起来不过是瞬间的青涩。
然而紫篝和玉炷的香气,已经消散,仙人的虫子,朱绳与金错,笔扫掉谗言的苍蝇。
三杯清酒,半枕黄梁梦,不换将来身后的名声。
谁在惊觉,有一片梧桐叶落下,索求那秋天的声音。
作者介绍: 彭孙遹,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酒后,灵感来自与友人的聚会与交流,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境遇的感悟,以及对世俗礼法的反叛。
这首诗展现了彭孙遹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由的追求。开篇即以“何必规摹”引入,表达了对规则和礼法的拒绝,强调个体性的重要性。接着,他以“五柳之高,孤竹之清”描绘了理想中的高洁品格,暗示对陶渊明的钦佩。
诗中通过“俊乘陪游,辛杯侍宴”转向现实,讲述与友人饮酒作乐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然而,“仆病须知非所能”的自省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病痛的折磨。通过“问何者,是鱼文骥子,纶组彫缨”,他反思了社会对人才与地位的追求,似乎在批判华丽与表象下的空虚。
后半部分,诗人以“清酒三杯,黄粱半枕”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淡漠,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当下的生活而非名声。结尾的“谁惊觉,有坠梧片叶,索赋秋声”,则用自然景象强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人生如梦,愈发显得珍贵。
整首诗通过洒脱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理想的生活图景,传达了对自由、个性和真实生活的深切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性、自由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传达了对传统礼法的反叛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美感,还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五柳”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格
B) 贫穷
C) 病痛
答案: A
“黄粱半枕”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梦幻与虚无
C) 财富
答案: B
诗中的“谁惊觉,有坠梧片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喜悦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