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1
原文展示
夹径尽黄英,不通人并行。几曾相对绽,元自两行生。丛比高低等,香连左右并。畔摇风势断,中夹日华明。间隔蛩吟隔,交横蝶乱横。频应泛桑落,摘处近前楹。
白话文翻译
小径两旁全是金黄的菊花,狭窄到无法让两个人并肩行走。这些菊花从未同时绽放,它们原本就是两行生长。花丛高低错落,香气左右相连。在风中摇曳,风势似乎要将其吹断,中间却夹杂着明亮的日光。蟋蟀的鸣叫声隔断开来,蝴蝶在花间交错飞舞。频繁地应和着桑落的时节,采摘的地方就在屋前。
注释
- 夹径:狭窄的小径。
- 黄英:金黄色的菊花。
- 几曾:何曾,从未。
- 元自:原本,本来。
- 丛比:花丛比较。
- 香连:香气相连。
- 畔摇:在边缘摇曳。
- 日华:日光。
- 间隔:隔开。
- 蛩吟:蟋蟀的鸣叫。
- 交横:交错。
- 频应:频繁地应和。
- 桑落:桑树落叶的时节,指秋天。
- 前楹:屋前的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小径旁的菊花景象,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中“夹径尽黄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小径两旁满是金黄菊花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几曾相对绽,元自两行生”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生长状态,强调了它们的自然之美。诗中的“丛比高低等,香连左右并”和“畔摇风势断,中夹日华明”等句,通过对菊花形态和香气的描写,以及对风和日光的感受,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径尽黄英:描绘小径两旁全是金黄的菊花,形象生动。
- 不通人并行:说明小径狭窄,无法两人并行,增强了菊花的密集感。
- 几曾相对绽:菊花从未同时绽放,强调了它们的自然生长状态。
- 元自两行生:菊花原本就是两行生长,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生长形态。
- 丛比高低等:花丛高低错落,形态各异。
- 香连左右并:香气左右相连,增强了菊花的香气感受。
- 畔摇风势断:在风中摇曳,风势似乎要将其吹断,增强了动态感。
- 中夹日华明:中间却夹杂着明亮的日光,增添了光影效果。
- 间隔蛩吟隔:蟋蟀的鸣叫声隔断开来,增加了声音的层次感。
- 交横蝶乱横:蝴蝶在花间交错飞舞,增添了动态美。
- 频应泛桑落:频繁地应和着桑落的时节,指秋天。
- 摘处近前楹:采摘的地方就在屋前,增加了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夹径尽黄英”中的“黄英”比喻菊花。
- 拟人:如“畔摇风势断”中的“畔摇”拟人化地描绘了菊花的动态。
- 对仗:如“丛比高低等,香连左右并”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英:金黄色的菊花,象征秋天和丰收。
- 夹径:狭窄的小径,增强了菊花的密集感。
- 风势:风的动态,增添了诗歌的动态美。
- 日华:日光,增添了光影效果。
- 蛩吟:蟋蟀的鸣叫,增加了声音的层次感。
- 蝶乱:蝴蝶的飞舞,增添了动态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夹径尽黄英”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小径两旁全是金黄的菊花
B. 小径两旁全是红色的花
C. 小径两旁全是绿色的草
D. 小径两旁全是蓝色的花
-
诗中“几曾相对绽”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菊花从未同时绽放
B. 菊花总是同时绽放
C. 菊花有时同时绽放
D. 菊花从不绽放
-
诗中“频应泛桑落”指的是什么时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天山居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自然美。
诗词对比:
- 薛能《咏夹径菊》与杜甫《秋兴八首》:两者都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薛能的诗更加注重对菊花的细致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整体秋景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唐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薛能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