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2:39
奇树临芳渚,半死若龙门。
疾风摧劲叶,沙岸毁盘根。
将军犹未坐,匠石不曾论。
无复凌云势,空馀激浪痕。
可嗟摧折尽,讵得上河源。
这棵奇特的树木傍着芳香的水边,似乎已经半死,就像是龙门一样。狂风摧毁了坚韧的叶子,沙岸也破坏了它的根。将军还没有坐定,工匠与石头的事也未曾讨论。再也没有凌云的气势,只留下激流冲击的痕迹。可叹这棵树被摧折殆尽,难以再往上游的源头追寻。
刘臻,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创作风格受其时代影响,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诗作在隋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可能与战乱、环境变化、生命价值等主题相关。
《河边枯树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奇树临芳渚”引入,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场景,树木的奇特和水边的芳香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描绘了狂风对树木的摧毁以及沙岸对根部的影响,表现出自然力量的无情与强大。
诗中“将军犹未坐,匠石不曾论”则引入了人类活动的无奈,似乎在暗示外部环境对人类命运的影响。树木的破损和环境的恶劣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现实。最后两句“无复凌云势,空馀激浪痕”,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树木的势头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激流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整体上,这首诗用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中的“奇树”主要象征什么?
A. 独特与脆弱
B. 强大与刚毅
C. 美丽与芳香
答案:A
“将军犹未坐”暗示了什么?
A. 战争尚未结束
B. 将军很忙
C. 将军正在休息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激浪痕”主要指什么?
A. 水中的波纹
B. 时间的流逝
C. 劳动的痕迹
答案:B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臻的《河边枯树诗》更侧重于展现自然的破坏与生命的脆弱,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