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2:06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
秋雨移弦望,疲痾倦苦辛。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高高侵地镜,皎皎彻天津。
色丽班姬箧,光润洛川神。
轮辉池上动,桂影隙中新。
怀贤虽不见,忽似暂参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雨过后,身处病痛中却因明月而感到喜悦的心情。诗人对明月的仰望,似乎让他忘却了身边的痛苦,仿佛看到了与自己心灵相契的友人。月光如镜,清澈明亮,照亮了天地,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提及的“荆山”、“班姬”和“洛川神”等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庾抱,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诗人卧病在床之际,外界的秋雨与内心的病痛形成对比,诗人在孤独中思念友人,借助明月的景象,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以“卧痾”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然而,随后的描写却逐渐转向明亮的月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忧伤与快乐之间,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将秋雨后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月亮作为贯穿全诗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于友情的温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高高侵地镜,皎皎彻天津”,展现了明月的清澈和广阔,给人以无限遐想。接着“怀贤虽不见,忽似暂参辰”,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尽管无法见到挚友,但在月光下的思念仍然如星辰般闪烁,传递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孤独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如“高高侵地镜”,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明亮;“桂影隙中新”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灵动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病痛中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卧痾”指的是:
A. 身体健康
B. 身体不适
C. 精神愉快
D. 旅行
“忽对荆山璧”中的“荆山璧”象征:
A. 友谊
B. 美好事物
C. 自然景色
D. 痛苦
诗中提到的“班姬”是指:
A. 男性诗人
B. 汉代女诗人
C. 神话人物
D. 友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涉及月亮和思乡情,但《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更侧重于表达友谊和内心的孤独,而《静夜思》则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