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0:54
危亭如翼俯山南,
石磴云根宿雨含。
秋树参覃新脱翠,
水烟空阔远浮蓝。
吟边不少闲仙共,
佳处还支瘦竹探。
半岭松风闻梵放,
深宵思与佛同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亭子,如同翅膀一般俯视着南面的山峦。石阶上,云雾缭绕,仿佛宿雨未干。秋天的树木在风中摇曳,刚刚脱去夏天的翠绿,显得更加苍翠。远处的水面如烟雾般空阔,映衬着蓝天。吟诗的时候,身边有不少闲适的仙人一起作伴,风景优美的地方,还能看到瘦竹的探出。半山腰的松风中传来了佛教的梵音,深夜里我思念与佛同在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闲仙”和“佛同龛”体现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交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传统文化中,山水常与隐士生活、清修相关联,这里也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作者介绍:徐堂,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后期隐居于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于南山期间,环境优美,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思考,也寄托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哲理思考。通过“危亭如翼”的比喻,诗人不仅描绘了亭子的美丽,更透露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呼唤人们从繁杂的世俗中解脱出来。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石磴云根宿雨含”,诗人让读者感受到雾气中带有雨露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吟边不少闲仙共”与“佳处还支瘦竹探”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气息,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最后两句“半岭松风闻梵放,深宵思与佛同龛”则将诗歌主题引向宗教哲思,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与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深刻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超然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统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亭子形容为( )
诗人吟诗时身边有( )
“深宵思与佛同龛”表达了诗人对( )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