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8:24
哭丰宅之吏部二首
康时才业未全伸,
晚建油幢白发新。
畚土为城尘满面,
握拳犹战胆通身。
一生偏任公家怨,
四海皆知后事贫。
多少贵交方厚禄,
恤孤吊墓属何人。
在康熙年间,我的才能与事业尚未得到充分施展,
晚年时才建起油幢,白发愈显新鲜。
用土堆筑成的城墙,满脸尘土,
即使握紧拳头,心中仍有战斗的勇气。
我这一生偏偏遭受公家的怨恨,
四海之内,谁都知道我晚年的贫困。
有多少贵人朋友,才有丰厚的俸禄,
关心孤儿寡妇,祭奠墓碑的又是谁呢?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无闷,南宋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文,尤其以诗闻名。其作品多抒发个人的壮志未酬和对时局的悲愤,风格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化。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以及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出对生命无常、事业未成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孤寡无援的社会现象的忧虑,体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观察。
《哭丰宅之吏部二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刘克庄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与感慨。开篇以“康时才业未全伸”引入,直接点出诗人未能施展才华的遗憾,展现了他晚年时的失落与无奈。接着“晚建油幢白发新”,则暗指官位的获得与白发的无情交替,突显出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畚土为城尘满面”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似乎即使在官场中,他也始终无法脱离困顿。接下来的“握拳犹战胆通身”,更是表现出他虽已年迈,却仍有一腔热血,愿意为理想而战斗的精神。
诗中“公家怨”与“四海皆知后事贫”,道出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自身贫困命运的无奈,反映出社会对个人的冷漠与不公。而结尾以“多少贵交方厚禄,恤孤吊墓属何人”发人深省,质问那些拥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对社会弱者的关心,揭示了人情的冷漠与社会的矛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以个人的命运为切入点,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诗人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畚土为城”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恤孤吊墓”意在强调什么?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进行对比,王安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刘克庄则更多地抒发对命运和社会的无奈与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