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3:11
寄淮海惠泽上人
作者: 李洞 〔唐代〕
海涛痕满旧征衣,
长忆初程宿翠微。
竹里桥鸣知马过,
塔中灯露见鸿飞。
眉毫别后应盈尺,
岩木居来定几围。
他日愿师容一榻,
煎茶扫地学忘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身上沾满了海涛的痕迹,想起了初次出发时在翠微山下过夜的情景。竹林中的桥上,马蹄声响,知道有朋友经过;塔中的灯光映照着飞翔的鸿雁。与友人分别后,眉笔的距离应该很远,想必已经写了很多书信。希望未来能和师友共坐一榻,煮茶扫地,追求那种无所挂虑的心境。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作品多表现人际情感和自然景致,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洞在旅途中写给淮海的朋友惠泽上人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以“海涛痕满旧征衣”开篇,展现了诗人经历过的艰难旅途,象征着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竹里桥鸣知马过”和“塔中灯露见鸿飞”,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使得场景生动而富有情感。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到“眉毫别后应盈尺”,表现了与友人分别后的距离感,情感愈发浓烈。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未来与友人共享宁静生活的愿望,“煎茶扫地学忘机”则道出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深情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海涛痕满旧征衣”描述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战争的厌倦
D. 对生活的满足
“煎茶扫地学忘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名利
B. 渴望简单生活
C. 喜欢热闹
D. 想要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寄淮海惠泽上人》的全面解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