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4: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4:48:56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这座桥横跨在神龙之上,已经有三四个秋天了,想必是经过鬼神的精心挑选而用的好材料。猿猴们争着在山涧中饮水,草木们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秋天。隐士悠闲地行走在山间,身边跟随着白鹿;而道士则常常骑着青牛远行。灵性之源自与天河相连,谁能相信江淮只是末流呢?
黄诰,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文笔清新,富有哲理,常常融入道教思想。
《三峡桥》写于黄诰游历三峡时,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桥的雄伟、自然的宁静,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
《三峡桥》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篇,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用“桥压神龙三四秋”这一句,形象地刻画了桥在自然中的雄伟与神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猿猴与草木,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无知,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不同境界。
诗中隐士与道人的描绘,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隐士的闲适与道人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到的“灵源自与天河接”,则是对灵性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哲理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黄诰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桥压神龙三四秋”中的“神龙”指的是什么?
诗中隐士和道人分别象征着什么?
“谁信江淮是末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黄诰的《三峡桥》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生的哲思。黄诰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豪情,二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