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2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3:17
初冬感事
作者: 徐光第 〔清代〕
料峭新寒透敝袍,
抚时感触首频搔。
禽知雪意凌晨噪,
树挟风威彻夜号。
岂为乏薪燃论语,
真须饮酒读离骚。
近来世事浑难测,
莫待亡羊始补牢。
初冬时节,寒风刺骨透过破旧的袍子,让我感到寒冷,抚摸着这个时节,我的心情频频被触动。鸟儿似乎懂得雪的到来,清晨就在鸣叫;树木在风中摇曳,整夜在呼啸。难道是因为缺少柴火来燃烧《论语》吗?其实我更需要的是饮酒吟诗,读《离骚》。最近的世事真是难以捉摸,不要等到羊儿丢失了才去补牢。
徐光第,字达之,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作于初冬,作者通过描绘寒冷的天气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测的感慨。作者在寒冷季节中感受到孤独和不安,借助自然界的变化,反思自身和社会的处境。
《初冬感事》以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描写开篇,通过“料峭新寒透敝袍”展现了初冬的寒意与作者的身世。诗人在冷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气候的寒冷,更是内心的孤寂与困惑。接着,通过“禽知雪意凌晨噪,树挟风威彻夜号”,“禽”和“树”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反映出自然界的敏感与变化,从而引发诗人对人事的思考。
诗中“岂为乏薪燃论语,真须饮酒读离骚”不仅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质疑,也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另一种追求:在寒冷和困惑中,寻求酒与诗的寄托,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叛与自我解脱。最后,以“莫待亡羊始补牢”结尾,警示世人要及时把握机会,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的深刻见解。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初冬时节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强调及时把握生活的机会。
诗中提到的“敝袍”指的是什么?
“莫待亡羊始补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