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7:37
独坐空斋里,柴门镇日扃。
径荒苔自绿,春近草重青。
诗不缘贫辍,愁难与酒醒。
胡笳日暮发,哀怨不堪听。
我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柴门整日紧闭。
小路上荒草丛生,青苔渐渐变绿,春天临近,草木愈发繁茂。
我写诗并不是因为贫穷而停止,愁绪难以与酒醒来相抵。
傍晚时分,胡笳的乐声响起,哀怨的旋律令人难以忍受。
“胡笳”常用来代表边塞的音乐,带有哀伤情感,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蒋确,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作品通常反映了个人的孤独、愁苦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风格典雅而含蓄。
《独坐》创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因生活困顿而感到孤独。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愁苦的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状态。
《独坐》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通过“独坐空斋里”描绘了一个清静的环境,映衬出诗人的孤寂。接着,诗人以“柴门镇日扃”表现了自己的封闭与无奈,生活的简朴和孤独感交织在一起。随着春天的到来,小路上的青苔和繁茂的草木,似乎在提醒诗人生命的希望,却也无法打破他的愁苦。
诗人提到“诗不缘贫辍”,表达了他即使生活贫困也仍然渴望创作的决心,但愁绪的沉重让他难以从酒中得到解脱。最后一联的“胡笳日暮发”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胡笳的哀怨乐声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共鸣,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深沉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张力,使得诗作在清冷的表象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整首诗以孤独与愁苦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
诗中“独坐空斋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胡笳日暮发”中的“胡笳”代表什么?
诗人写诗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