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4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47:47
蛾眉亭
采石江头月正弦,
捉月台边酒满船。
扰扰利名蚁慕羶,
如公岂但酒独贤。
平生醉里诗三千,
卷起长江作长笺。
悲哉人世隔天渊,
一日乘风反自然。
死生在我我则天,
欲死得死岂其冤。
欲罢长风大放颠,
苍茫何处可拍骑鲸肩。
在采石江边,明月正悬挂,捉月台旁,酒满一船。纷纷扰扰的名利就像蚂蚁般追逐肉香,难道你们认为只有酒才算贤能?我一生在醉中作了三千首诗,像卷起长江那样写长信。可悲的是人世间像隔着天渊,一日乘风而行却反而回归自然。生死掌握在我手中,我便是天,想死就死又有什么冤屈?想停止长风放任自流,苍茫大海之上,哪里能找得到可以骑鲸的地方?
作者介绍:吕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诗人于蛾眉亭旁饮酒作诗,表达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生的思考。
《蛾眉亭》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诗。诗人在月下饮酒,思索人生的意义,表现出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诗歌的热爱。诗的开头便用“采石江头月正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接着描绘了捉月台旁的酒满船,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批判,提出“如公岂但酒独贤”,意味在他看来,真正的贤者并不仅仅是在酒中流连,而是要追求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的意象非常丰富,长江不仅仅是自然的流动,更象征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流淌。诗人在醉中写下三千诗篇,显示了他对创作的热爱,而“悲哉人世隔天渊”则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被进一步深化。
最后,诗人以“欲罢长风大放颠”,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的反思,想要超脱于世俗,追求更为广阔的天地。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思世俗名利,探讨生死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采石江头月正弦”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欲罢长风大放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