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11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作者: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在彭城的夜晚,我住在燕子楼,梦中充满期待,因此写下这首词。明亮的月光如霜,轻柔的风如水,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曲折的小港中鱼儿跳跃,圆润的荷叶上露珠滑落,四周寂寞无人能见。钟声如三声鼓响,清脆的声音如同一片叶子,令人从美梦中惊醒。夜色茫茫,寻觅无处,醒来后在小园中漫步。身为天涯的游子,归路在山中,眼望故乡,心中满是惆怅。燕子楼空荡荡,佳人又在何处,楼中只锁着燕子。古今如梦,何曾清醒过,只有旧情与新怨交织。不同的时光对比,黄楼的夜景让我不由得叹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因其多才多艺而被后人称为“苏东坡”。他在政治上有过多次起伏,因而其诗词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此词作于苏轼旅途中,夜宿于彭城的燕子楼,夜晚的孤寂与对故乡、爱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深邃的情感,形成了这首词作。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是苏轼在旅途中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孤独感。词人通过描绘月光、风景、夜晚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明亮的月光与清凉的风形成了一个宁静的背景,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在词中,词人以“燕子楼”作为意象,象征着游子的归属与对故乡的思念。燕子的飞翔自由而灵动,而此时的楼中却空锁着燕子,暗示着人间的离别与无常。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优美,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外,最后两句“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更是道出了对过往的无奈与惆怅,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极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人通过燕子楼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惆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词中“明月如霜”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古今如梦”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词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