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3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34:25
宿湖边山寺
作者: 顾况 〔唐代〕
群峰过雨涧淙淙,
松下扉扃白鹤双。
香透经窗笼桧柏,
云生梵宇湿幡幢。
蒲团僧定风过席,
苇岸渔歌月堕江。
谁悟此生同寂灭,
老禅慧力得心降。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群山的景象,溪水潺潺流淌,松树下的门扉紧闭,白鹤成双飞舞。香气透过经书的窗户,弥漫在桧树和柏树之间,云雾环绕着湿润的佛教寺庙,旗帜轻轻摇曳。僧人坐在蒲团上,静静地感受着风掠过;岸边渔民的歌声在月光下悠扬,仿佛月亮也在江水中沉没。谁能理解这世间的生命与寂灭?在老禅师的智慧中,心灵得到了安宁和解脱。
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顾况在湖边山寺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宿湖边山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宗教哲理的诗作,贯穿着深厚的禅意。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佛教的静谧,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群峰过雨涧淙淙”通过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雨后山涧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接着“松下扉扃白鹤双”将自然与人文结合,白鹤的出现象征着吉祥和静谧。在寺庙中,香气与云雾交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中间部分“蒲团僧定风过席”表现了僧人静坐修行的状态,风轻轻掠过,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最后两句通过哲理的反思,触及了生与死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在这首诗中,自然与宗教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宗教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智慧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想。
诗中提到的“白鹤双”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孤独
B. 和谐与吉祥
C. 自然的力量
D. 风的轻柔
诗中“蒲团僧定风过席”中“蒲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座位或垫子
C. 禅宗经典
D. 鱼的种类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寂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生命与死亡的反思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