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6: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6:00:02
又匆匆杜鹃啼老,芳华如水过去。
卷帘更觅嫣红影,减了几丛花数。
留不住。留一片濛濛烟草销魂路。
愁笺恨语。但打叠相思,随风宕漾,碎作两堤絮。
蹉跎感,生小多情自误。
婵娟容易招妒。朱颜渐逐流年换,除是镜台堪诉。
垂柳舞。叹失宠蛾眉虽好同尘土。
离怀最苦。倩落日消停,乱山围里,或有梦寻处。
又匆匆地,杜鹃鸟已经啼老,往昔的美好时光如水般流逝。
卷起帘子,依旧在寻找那嫣红的花影,但花的数量却少了几丛。
留不住那些美好,只有一片朦胧的烟草,消磨着我的心情。
愁苦的信笺上写满了怨恨的话语,只能把相思的情感叠成一团,随风飘荡,碎作两堤的花絮。
时光蹉跎,让我在多情中自误。
月亮的美丽容易引起妒忌,朱颜也随着流年渐渐消逝,除了在镜子前诉说。我只好感叹,垂柳轻舞,叹息失宠的蛾眉即使再美,也不过是尘土。
离别的忧伤最为苦楚,盼望落日停留,或许在那乱山之间,有梦的归处。
作者介绍:黄燮清(1645年-1720年),字士韫,号澹庵,晚号复庵,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律诗和词闻名。他的诗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常抒发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惋惜,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黄燮清的《摸鱼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景象的映衬,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全诗以“又匆匆杜鹃啼老”开篇,仿佛在瞬间将读者拉入了一种急促而悲凉的氛围中。杜鹃的啼鸣在这里不仅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挽留的惆怅。
“芳华如水过去”一句,生动地形容了青春的流逝,水流无情,带走了美好。“卷帘更觅嫣红影”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寻,但随着“减了几丛花数”的感慨,令人倍感失落。诗中的“留不住”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随着诗意的展开,情感愈发深沉。“愁笺恨语”与“相思”交织,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蹉跎感,生小多情自误”,黄燮清展现了因对过往的追忆而产生的情感迷惘。最后,诗人以“离怀最苦”收尾,表达了对离别与失落的深切感受,整个诗篇在情感的波动中,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最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摸鱼儿》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诗中“芳华如水过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