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4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43:55
群心周道直,万国舜门开。
咫尺清虚地,精微择异材。
光辉生锦里,合沓上兰台。
霄汉横高翥,风云接大来。
龟龙纷秘奥,奎壁焕昭回。
碧海浮城阙,丹梯近斗魁。
由来升密勿,此地实胚胎。
早晚龙渊跃,从容衮职陪。
斯文归黼藻,吾道久尘埃。
汉武威怀远,周宣正化恢。
治源先简俭,国本厚封培。
造藤心终启,前筹力竟回。
正宜须弼亮,岂独藉淹该。
畴昔先登际,声名亦壮哉。
追风先蹙踏,戢翼更徘徊。
巨宝应难价,殊姿肯自媒。
中天县日月,万里忽风雷。
戮力铭锺鼎,余波及草莱。
故人元勃窣,晚节更摧颓。
料想怜枯肺,吹嘘助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繁荣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提到,众心齐聚,国家的门路如同舜帝时代般开放。尽管距离国家的理想还有一定距离,但在这片清净的土地上,能够筛选出各种不同的人才。诗人想象着光辉灿烂的前景,像锦绣一般,汇聚在高阁之上。
高空的云汉横亘,风云将来。龟龙象征着深奥的智慧,奎壁则象征着辉煌的成就。碧海之上,城市的宫阙浮现,通往高处的红色阶梯近在咫尺。诗人认为,真正的升迁之路在于内心的修养,眼前的成就只是开始。早晚将迎来飞跃的时刻,安然地陪伴在高位之上。
文采将回归于华美的装饰,诗人的理想在尘世中已久埋没。汉武帝一心向外,周宣王则致力于内政,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简朴和厚德。诗人希望能够开启新的局面,前期的谋划力量终将回归。正应当有明亮的辅佐者,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才华。
曾经的成就令人钦佩,声名显赫。追逐风头的同时,也需要隐藏自己的翅膀。巨大的财富难以估计,而独特的风姿又能否自我传播?在浩瀚的天空中,日月交替,万里间风雷骤起。全力以赴铭刻成就,余音仍回荡在草地上。故友的成就如今变得微薄,晚年的节操却更加衰败。料想他人惋惜他的枯燥心境,助兴的酒杯只会增加醉意。
冯时行,字子华,号洙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本诗写于他送别友人赴阙时,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变革、人才辈出的时期。诗人以送别友人为契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乐观态度以及对人才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吸引着读者。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理想和个人抱负的深刻思考。开篇用“群心周道直,万国舜门开”引出主题,强调了众志成城的重要性。在描绘理想国度的同时,诗人不忘对现实的反思,提到“治源先简俭,国本厚封培”,强调治理国家应从简朴出发,厚植根基。
诗中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如“碧海浮城阙”和“丹梯近斗魁”,营造出一种宏伟壮丽的场景,象征着朝廷的辉煌和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借用汉武帝与周宣王的治理方式,表达对治国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深邃的见解。
最后,诗人以“故人元勃窣,晚节更摧颓”点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留给读者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满了对人生、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群心周道直,万国舜门开。
咫尺清虚地,精微择异材。
光辉生锦里,合沓上兰台。
霄汉横高翥,风云接大来。
龟龙纷秘奥,奎壁焕昭回。
碧海浮城阙,丹梯近斗魁。
由来升密勿,此地实胚胎。
早晚龙渊跃,从容衮职陪。
斯文归黼藻,吾道久尘埃。
汉武威怀远,周宣正化恢。
整首诗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人才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强调了众志成城的重要性和治理国家的道理。
诗中提到“群心周道直”意指什么?
文中的“碧海浮城阙”象征什么?
“汉武威怀远”提及哪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