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1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13:15
念奴娇(梅影)
作者:赵长卿 〔宋代〕
银蟾光满,弄余辉冷浸江梅无力。
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闲窗虚壁。
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
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
先自离愁,那更被晓角残更催逼。
曙色将分,轻阴移尽,过眼难寻觅。
江南图上,画工应为描得。
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淡淡的光辉冷冷地映照着江边的梅花。
柔软的枝条轻轻摇曳,映衬着洁白的花瓣,斜斜地挂在闲散的窗户上。
在纸上挥毫,涂抹粉色,墨色晕开,似乎不如现在的端庄。
自然的造化,别有一番风味,留下清瘦的痕迹。
今夜,翠绿色的帷幔深邃,梦中回眸,风静月明,才与月光相识。
原本就有离愁,更何况晨角的鸣叫催促着。
曙光将要分开,轻柔的阴影也渐渐消散,眼前过往的一切难以寻觅。
江南图中,画工应该为此描绘。
作者介绍:赵长卿,生于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受到当时文人的广泛赞赏。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夜晚,月光洒落,诗人感受到梅花的孤独与美丽。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离愁的思考,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念奴娇(梅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词作。开篇以“银蟾光满”揭示了月光的明亮和江梅的孤寂,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表现出对梅花的特殊情愫。其次,诗中提到的“缓引柔条浮素蕊”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生动地描绘出梅花枝条的摇曳与花瓣的清丽。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通过“染纸挥毫”的描写,表现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强调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相互交融。最后,随着“今夜翠葆堂深”的转折,诗人陷入了离愁之中,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既有对美的向往,又有对离愁的沉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词情感深邃,余韵悠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银蟾”比喻月亮)、拟人(如“柔条浮素蕊”),以及对仗(如“清瘦踪迹”与“天然造化”),展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梅花和月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离愁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银蟾”指的是:
A. 明亮的星星
B. 明亮的月亮
C. 江水
D. 梅花
“缓引柔条”中的“柔条”指的是:
A. 树枝
B. 花瓣
C. 风
D. 水波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乐
B. 哀愁
C. 平静
D. 激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起赵长卿的《念奴娇(梅影)》,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自然和情感的细腻观察,但李清照的风格更偏柔婉细腻,情感更为直接。赵长卿则通过梅花与月光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离愁,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