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郑判官赴徐州(一作郎士元诗)》

时间: 2025-04-30 09:43:52

诗句

从军非陇头,师在古徐州。

气劲三河卒,功多万里侯。

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

莫听关山曲,还生出塞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3:52

原文展示:

送郑判官赴徐州(一作郎士元诗) 皇甫冉

从军非陇头,
师在古徐州。
气劲三河卒,
功多万里侯。
元戎阃外令,
才子幄中筹。
莫听关山曲,
还生出塞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郑判官赴徐州的情感。诗人提到,出征并不在陇头,而是古老的徐州。军队气势如虹,士兵们英勇无畏,功勋卓著。元戎在外指挥,才子在帐中谋划。不要去听那关山的曲调,这样只会生出更多的离愁别绪。

注释:

  • 陇头:指陇山的边头,这里指的是边境地区。
  • 古徐州: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州,地理位置重要。
  • 三河卒:指三河地区的士兵,形容气概豪壮。
  • 万里侯:指功勋卓著的将领。
  • 元戎:指主帅或元帅。
  • 阃外:指城门外。
  • 才子:才华出众的人。
  • 幄中:指军营中。

典故解析:

“关山曲”是指那些描写离别、思乡的歌曲,常常引发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诗人在此提醒郑判官,不要被这些曲调所触动,以免增添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送别、咏怀见长,善于表达离别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郑判官即将赴徐州任职之际,诗人通过送别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送郑判官赴徐州》是一首抒发友情与离愁的诗作。诗人开篇就用“从军非陇头”来引入,展现出壮阔的背景,徐州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诗中“气劲三河卒”一句,描绘出士兵的英勇气概,显示出对军旅生活的敬意。

接下来的“功多万里侯”则表明了对郑判官的期许与赞赏,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能有所作为。而“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则突出军中将领的智谋与决策,强调了军事与文治的结合,体现出对时代精英的赞美。

最后两句“莫听关山曲,还生出塞愁”,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提醒郑判官不要被悲伤的离别情绪所困扰,这一劝诫显得温暖而又深刻,使人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军非陇头:出征并不局限于陇山边界。
  2. 师在古徐州:军队驻扎在历史悠久的徐州。
  3. 气劲三河卒:士兵们的气概如同三河之卒,英勇无畏。
  4. 功多万里侯:希望他能获得丰厚的功绩与荣耀。
  5. 元戎阃外令:主帅在城门外发号施令。
  6. 才子幄中筹:才子们在帐中进行谋划。
  7. 莫听关山曲:不要去听那关山的悲伤歌曲。
  8. 还生出塞愁:只会增添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用“关山曲”象征离愁,表达出更深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战争、士兵的描绘,传达出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徐州:象征着历史与责任。
  • 三河卒:象征着忠勇与壮志。
  • 关山曲:象征着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气劲三河卒”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英勇
    C. 愤怒

  2. “莫听关山曲”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叙述背景
    B. 劝诫朋友
    C. 表达思乡

答案:

  1. B. 英勇
  2. B. 劝诫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是送别,但更多表现出对朋友的欣赏与对前途的期待,情感较为柔和。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出壮丽的景色和豪迈的气概,给人以激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此君室 次韵净照 除夕 玉楼春(秋思) 西江月(以两鹤寿老人) 贺新凉(己酉生日,用戊申韵。诗自康庐归,犹在道也) 湖上 田园居之右辟小室曰耕雨醉题壁上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牲 热甚有怀山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川震眩 火字旁的字 瓮声瓮气 小字头的字 包含蜂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佬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靓装 自贻伊戚 铩羽涸鳞 盛衰兴废 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椹质 知疼着热 竹叶纸 百计千心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