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25
赋得郢路悲猿
作者:皇甫冉
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
远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坐觉盈心耳,翛然适楚情。
这首诗描绘了在郢路上听到悲猿哀鸣的情景。作者在夜晚的深山中,听到猿猴的叫声,感受到秋天即将结束的氛围。远道而来的旅人也能察觉到秋天的余晖,晚上更加宁静。猿声在密林中回荡,似乎在向孤独的城池诉说着悲伤。作者坐在那里,耳边回响着猿声,心中充满了楚地的怅惘与思绪。
作者介绍:皇甫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的情感与思绪,反映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赋得郢路悲猿》通过描绘猿声与山林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首句“悲猿何处发”立刻引入了主题,猿声的哀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渴望。接下来的“郢路第三声”则表明了地点与时空的转换,仿佛让人感受到旅途的无尽与路途的艰辛。
“远客知秋暮”一句,强调了诗人作为外乡人的身份,承载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空山益夜清”更是突显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仿佛夜空中的星星也在倾听这份哀伤。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描绘出声音的层次感,猿声在树林中回荡,最后又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城市的孤寂里,增加了诗的情感力度。
全诗以“坐觉盈心耳,翛然适楚情”结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充盈与对楚地情感的依恋。诗人在此刻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却又无法摆脱那份深沉的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在自然与孤独中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孤独,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远客”指的是谁?
A. 游子
B. 猿猴
C. 旅馆老板
D. 书生
诗中“空山益夜清”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宁静与孤独
C. 快乐
D. 兴奋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思乡与孤独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