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3: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47:46
春衣不用惠兰熏,
领缘无烦刺乡文。
曾在蚕宫亲织紞,
方知缕缕心辛勤。
春天的衣服不需要用兰花的香气来熏染,
衣领边缘也没有烦恼地刺着乡间的文字。
我曾在蚕宫中亲自织造丝绸,
这才知道每一缕丝线背后的辛勤付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司马光在诗词创作上追求简练和深刻,常通过细节传达深邃的情感。
春贴子词是司马光在春季时节写的诗,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活劳动的思考。此诗借助春天衣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价值的认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劳动的价值。诗人巧妙地将春衣与兰花香气结合,传达出一种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开篇提到的“春衣不用惠兰熏”,表现了春天的自然气息,诗人不需要外在的修饰来增添衣物的魅力,暗示了自然的淳朴。然而,诗人对乡村文化的刺绣则透露出一种隐忧,乡文的刺绣可能代表着传统的束缚与烦恼。接下来,他回忆在蚕宫的亲身经历,强调了丝绸织造的辛勤,揭示出每一缕丝线都是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对艰辛劳动者的敬意。整首诗言辞简练,情感细腻,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和劳动的价值,表达了对辛勤工作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劳动的回忆,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惠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香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诗人曾在什么地方织造丝绸?
A. 家中
B. 蚕宫
C. 市场
D. 学校
诗中提到的“春衣”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新生与希望
C. 战争
D. 失败
答案:
对比诗作:杜甫的《春望》
粗略解读:杜甫在《春望》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而司马光在《春贴子词》中则更多地侧重于对劳动的赞美与自然的感悟。两者虽同属春天的主题,却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