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

时间: 2025-05-04 04:08:04

诗句

层崖翠接尉蓝天,百太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8:04

原文展示:

层崖翠接尉蓝天,百太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眼。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崖壁上翠绿与蓝天相接,清风等待着明亮的月光。 古老的雪难以融化在山的北面,春天的黄莺懒得飞到寺庙的东边。 经书渡水湿了也无妨,僧袍穿过花丛更显鲜艳。 这不像人间的行路那样辛苦,离别的情感也让人一夜无眠。

注释:

  • 层崖:高耸的崖壁。
  • 尉蓝天:与蓝天相接。
  • 百太清风:非常清新的风。
  • 皎然:明亮的样子。
  • 古雪:古老的雪。
  • 春莺:春天的黄莺。
  • 经色:指经书的颜色。
  • 衲袖:僧袍的袖子。
  • 鲜:鲜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号东篱,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送别牧堂上人游五台山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孔尚任在送别牧堂上人游五台山时所作。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诗人通过描绘五台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五台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层崖、清风、古雪、春莺等意象,展现了五台山的壮丽与宁静。诗中“层崖翠接尉蓝天”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崖的高耸与蓝天的辽阔,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古雪难消山北面”则表现了山区的寒冷与雪的持久,增添了诗的冷峻之美。后两句通过“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表达了僧人修行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层崖翠接尉蓝天:描绘了高耸的崖壁与蓝天相接的壮丽景象。
  2. 百太清风待皎然:清新的风等待着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3. 古雪难消山北面:山北面的古老雪难以融化,表现了山区的寒冷与雪的持久。
  4. 春莺懒到寺东边:春天的黄莺懒得飞到寺庙的东边,暗示了春天的宁静与懒散。
  5. 经色渡水何妨湿:经书渡水湿了也无妨,表达了僧人修行的心境。
  6. 衲袖穿花更觉鲜:僧袍穿过花丛更显鲜艳,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僧人的修行生活。
  7. 不比人间行路苦:这不像人间的行路那样辛苦,表达了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8. 离情也废一宵眼:离别的情感也让人一夜无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层崖翠接尉蓝天”,夸张地描绘了山崖的高耸。
  • 拟人:如“百太清风待皎然”,将清风拟人化,等待着明亮的月光。
  • 对仗:如“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台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中展现了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层崖:高耸的崖壁,象征着壮丽与高远。
  • 清风:清新的风,象征着宁静与清新。
  • 古雪:古老的雪,象征着寒冷与持久。
  • 春莺:春天的黄莺,象征着春天的宁静与懒散。
  • 经色:经书的颜色,象征着修行的心境。
  • 衲袖:僧袍的袖子,象征着僧人的修行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层崖翠接尉蓝天”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崖的高耸与蓝天的辽阔 B. 山崖的翠绿与蓝天的相接 C. 山崖的翠绿与蓝天的辽阔 D. 山崖的高耸与蓝天的相接

  2. 诗中“古雪难消山北面”表现了什么? A. 山区的寒冷与雪的持久 B. 山区的温暖与雪的融化 C. 山区的寒冷与雪的融化 D. 山区的温暖与雪的持久

  3. 诗中“经色渡水何妨湿”表达了什么? A. 僧人修行的心境 B. 僧人修行的困难 C. 僧人修行的快乐 D. 僧人修行的宁静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孔尚任的《送牧堂上人游五台》: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孔尚任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孔尚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五台山志》:详细介绍了五台山的历史与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鼎仪宅分韵送其兄武仪还昆山得倪字 再游慈恩寺留僧瑢画卷 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和长句戏次韵一首 读书 闻王仁辅买鱼瓶俗所谓泡灯者赋此嘲之 茶陵竹枝歌(十首) 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 哭张行人睴吉 杂画 痛语一首柬南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失毫厘 相视无言 文字旁的字 良宵 两点水的字 韬光韫玉 毋字旁的字 楚囚对泣 席地幕天 金字旁的字 遗侣 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郡伯 释车下走 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寿保险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