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残丝曲》

时间: 2025-07-12 07:50:20

诗句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50:20

原文展示:

垂杨叶老莺哺儿,
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
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
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
沈郎青钱夹城路。

白话文翻译:

垂柳的叶子已经老去,黄莺在喂养小鸟;
残留的丝线快要断了,黄蜂准备归巢。
年轻的金钗客人有着绿鬓,
缥粉壶里沉淀着琥珀。
花台上春天即将告别,
落花在微风中旋转起舞。
榆树的荚果相继催发,不知道有多少;
沈郎的青钱夹在城路上走来走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垂杨:垂柳,形态柔美的柳树。
  • :黄莺,一种鸣叫清脆的小鸟。
  • 哺儿:喂养小鸟。
  • 残丝:残留的丝线。
  • 黄蜂:一种昆虫,常见于夏季。
  • 绿鬓:指年轻的男子,形容他的头发如绿鬓般青翠。
  • 金钗:古代女子的饰物,代表美丽的女子。
  • 缥粉:一种轻薄的粉末,用于化妆。
  • 琥珀:一种树脂,常用于制作饰品。
  • 花台:花卉摆放的台子。
  • 榆荚:榆树的果实,成熟时会不断掉落。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描绘春夏交替的场景,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中自然与人事交织,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奔放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人生、历史等主题,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残丝曲》创作于李贺的中年时期,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内心情感复杂,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夹杂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残丝曲》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的“垂杨叶老莺哺儿”,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入了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残丝欲断黄蜂归”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归属感的缺失。作者接着描绘年轻美丽的金钗客,反映出青春的光彩与活力,但紧接着以“缥粉壶中沉琥珀”将读者拉回现实,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流逝。

后半部分的“花台欲暮春辞去”与“落花起作回风舞”,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象征着青春的逝去与美好瞬间的消逝,诗人在此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最后一句“沈郎青钱夹城路”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望,带有一种隐秘的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杨叶老莺哺儿:描绘春天的柳树已经老去,黄莺在照顾小鸟,体现了生命的延续。
  2. 残丝欲断黄蜂归:残留的丝线即将断裂,黄蜂准备回家,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归属。
  3. 绿鬓年少金钗客:年轻的男子,形象鲜明,代表着青春的朝气。
  4. 缥粉壶中沉琥珀:化妆品中的琥珀象征着美丽与珍贵,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5. 花台欲暮春辞去:春天即将结束,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流逝。
  6. 落花起作回风舞:落花随风起舞,传达出一种美丽而又哀伤的意象。
  7. 榆荚相催不知数:榆树的果实纷纷落下,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与消逝。
  8. 沈郎青钱夹城路:沈郎走在城市的道路上,暗示着生活的继续与对未来的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莺与小鸟的关系比作母子,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 拟人:落花似乎也在随着风舞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残丝欲断,黄蜂归”,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流逝,充满了对青春和美好的珍惜与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象征柔美与生命的脆弱。
  • 黄莺:象征青春与希望。
  • 花台:象征美好与短暂。
  • 榆荚:象征生命的繁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垂杨”是指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花朵
    • C. 一种鸟类
  2. 诗中“落花起作回风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快乐
    • C. 生气
  3. “沈郎青钱夹城路”中的“青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年轻
    • C. 时间

答案:
1 - A
2 - A
3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春天的情感与生命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对时间与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贺的《残丝曲》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涉及春天与生命的主题,但李贺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更多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全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摸鱼儿 鱼头中有骨三角,取掷之时或竖立,人每借以占卜,十掷中能立者吉。 摸鱼儿 青李 摸鱼儿 何颂圻比部属题西湖放棹图,宋张梅渊有重过西湖,此阕因次其韵 摸鱼儿 次韵谢张古愚 摸鱼儿(景定庚申会使君陈碧栖) 摸鱼儿(守岁) 摸鱼儿 自题《人面桃花图》 摸鱼儿(送张总领) 摸鱼儿 杨梅 摸鱼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六街三陌 挺秀 成眠 一隅之地 包含数的成语 百无一漏 反犬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节衣素食 灵堂 包含济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稳操左券 晨风 夕字旁的字 整襟危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