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25
小阁清幽,胆瓶高插梅千朵。主宾欢坐。不速还容我。换羽移宫,绝唱谁能和。伊知麽。暂听些个。已觉丝成裹。
在幽静的小阁楼中,胆瓶里高高插着千朵梅花。主宾欢快地坐在一起,未曾邀请的我也希望能融入其中。换上新的曲调,谁能和我一起唱这绝妙的曲子呢?你知道吗?暂且听听这些旋律,已经感觉到音调如丝般缠绕。
杨无咎,宋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多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
本诗创作于一场聚会之中,诗人受东坡(苏轼)韵律的启发,借酒歌唱,表达对音乐与友谊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崇尚雅集的文化氛围。
《点绛唇》以清幽的小阁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诗中提及的梅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雅,突显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诗人在酒席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表达了对绝妙乐曲的渴望与追求。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怀,也体现了当时士人们对文人雅集的向往。音乐与友谊的结合,带来了灵魂的共鸣,而诗人对于“谁能和”的提问,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围绕音乐与友谊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情感的交流与共鸣。
诗中提到的“胆瓶”是什么?
诗人渴望与谁一起唱歌?
“已觉丝成裹”中的“丝”指的是什么?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杨无咎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感受,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具豪放与壮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