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5:52
齐天乐·後堂芳树阴阴见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後堂芳树阴阴见。疏蝉又还催晚。
燕守朱门,萤粘翠幕,纹蜡啼红慵剪。
纱帏半卷。记云亸瑶山,粉融珍簟。
睡起援毫,戏题新句谩盈卷。
睽离鳞雁顿阻,似闻频念我,愁绪无限。
瑞鸭香销,铜壶漏永,谁惜无眠展转。
蓬山恨远。想月好风清,酒登琴荐。
一曲高歌,为谁眉黛敛。
后堂的芳树影影绰绰可见,稀疏的蝉鸣又催促着晚夏的到来。
燕子守在朱红色的门前,萤火虫依附在翠绿的帷幕上,蜡烛的声音在红色的灯下懒散地啼鸣。
轻轻卷起的纱帏,记得曾经在瑶山的云间,粉色的花瓣融化在珍珠般的席面上。
刚睡醒便拿起毛笔,随意写下新句,诗卷上满是涂鸦。
思念远方的雁群顿时停滞,似乎听到它们频频呼唤我,愁绪无穷无尽。
瑞鸭的香气渐渐消散,铜壶滴漏的声音绵延不绝,谁又会怜惜无眠的辗转反侧呢?
蓬莱山的恨意遥远,想着明月和清风,酒杯高举于琴案之上。
一曲高歌,究竟是为了谁而收敛眉头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人情世故、自然景观,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创作背景
《齐天乐·後堂芳树阴阴见》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繁华,诗人生活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本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夏夜场景。诗的开头“後堂芳树阴阴见”,以“阴阴”二字描绘了树木的轻柔投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随着蝉声的加入,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夏末的时空,凝聚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
燕子和萤火虫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夜的寂静与温馨。燕子守在朱门,象征着对归属的守望,而萤火虫的微光则为夜晚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诗人在此处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传达了内心的思念与孤独。
接下来的“睡起援毫,戏题新句谩盈卷”,描绘了诗人在清晨醒来后的状态,既有创作的灵感,又夹杂着无尽的思绪。这里的“新句”不仅是对诗作的创作,更是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想月好风清,酒登琴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一曲高歌中,似乎寄托了对某个特定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深刻和复杂,使诗歌在美的描写中,渗透出浓郁的哀愁与思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浓厚的情感基调与细腻的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核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后堂芳树阴阴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春天的花园
B. 夏末的夜晚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白雪
“瑞鸭香销”中的“瑞鸭”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吉祥
C. 离别
D. 忧愁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自然
B. 朋友
C. 理想的生活
D. 亲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无咎的《齐天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夜晚的静谧与思念,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