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5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0:36
风尘憔悴西游路,万里登临。何处堪寻。只是缠绵别意深。伊人不见无由语,独弄清琴。响彻枯林。霜后谁知未死心。
在漫长而疲惫的西行路上,我已经憔悴不堪,千山万水的登高望远,哪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寻觅?只是那缠绵的离别之情,愈发深厚。心上人不见,让我无从倾诉,独自弹奏着清雅的琴音,声音回荡在枯林中。霜降之后,谁又能知道我这颗未死的心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心上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古典诗词中十分常见。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生活感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时代变迁之际,诗人通过个人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追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
《采桑子》通过旅行的艰辛和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风尘憔悴”便勾勒出了一幅疲惫不堪的旅者形象,似乎在诉说着长途跋涉的辛劳与无尽的思念。接下来的“万里登临”,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远行,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攀登,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何处堪寻”一句,隐含着对失去的渴望,诗人似乎在探寻着昔日的情感与那未曾相见的伊人。然而,离别的情愫如“缠绵”般深厚,愈发让人感到难以割舍。接下来的“伊人不见无由语”,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独自弹琴的画面则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
最后两句“霜后谁知未死心”,在寒冷的霜降后,诗人心中的情感依然未死,这种坚韧与不屈让人感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远,既有对旅途的感慨,也有对情感的执着,让人读后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与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思念,表现了人在面对艰难时的无奈与坚韧,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筑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也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对自然与人感情的融汇。
诗词测试:
“风尘憔悴”中的“风尘”指的是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美丽的风景
C. 丰富的物产
“伊人不见无由语”中“伊人”指的是谁?
A. 朋友
B. 心上人
C. 亲人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爱情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煜的《虞美人》中,同样描绘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深度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