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溪山堂次韵》

时间: 2025-04-27 00:36:59

诗句

幽人谁与娱,作堂面溪湾。

堂中有山色,朝暮来云间。

正作杜老狂,颇异韩子奸。

超然物外景,便觉非人寰。

登临得遐瞩,似破天壤悭。

诗成隐几笑,溪山亦开颜。

缭绕明镜中,参差峨髻鬟。

苦无俗客语,但闻鸟间关。

出门曳藜杖,高辕不容攀。

赖有此往还。

虚名两蜗角,自斗触与蛮。

时平众贤聚,君胡得长閒。

会从车骑出,勒石燕然山。

正恐万里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59

原文展示

幽人谁与娱,作堂面溪湾。
堂中有山色,朝暮来云间。
正作杜老狂,颇异韩子奸。
超然物外景,便觉非人寰。
登临得遐瞩,似破天壤悭。
诗成隐几笑,溪山亦开颜。
缭绕明镜中,参差峨髻鬟。
苦无俗客语,但闻鸟间关。
出门曳藜杖,高辕不容攀。
赖有此往还。虚名两蜗角,自斗触与蛮。
时平众贤聚,君胡得长閒。
会从车骑出,勒石燕然山。
正恐万里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他在溪边的山堂中独自享受宁静。诗中提到,山堂面临溪水,四周环绕着山色和云雾的变化。他像杜甫那样有些狂放,或许又与韩愈有些不同。他的心境超然于世俗之外,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天地。登高远眺,似乎可以撕裂天地的隔阂。写完诗作,他隐约一笑,溪山也像在对他微笑。周围没有俗人的闲聊,只有鸟儿在啼鸣。他出门时拄着藜杖,四周的高山让他无法攀登。尽管如此,他依然珍惜与自然的往返,心中不求虚名。平时贤者聚集,问君何以得闲。或许有时骑马出门,去刻下燕然山的石碑,然而他仍恐怕在这万里之路上迷失。

注释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心境淡泊、不求名利的人。
  • 杜老:指杜甫,唐代诗人,以其诗歌表现出政治关怀和人生感慨。
  • 韩子:指韩愈,唐代文学家,主张古文运动,风格激昂。
  • 超然物外:形容心境超脱于世俗之上。
  • 遐瞩:远眺,眺望遥远的地方。
  •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隐者的生活。
  • 燕然山:位于今内蒙古,历史上因其雄伟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隐居生活的某个时刻,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溪山堂次韵》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在溪边的山堂中,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内心的平和,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诗的开头便引人入胜,诗人在问“幽人谁与娱”时,表达了自己对同道中人的渴望与孤独。在山堂中,诗人感受到山水的美丽和自然的变化,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接着,诗人借用杜甫和韩愈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诗人精神的认同和对世俗的反思。

最后几句,诗人虽身处宁静的环境,却也对世俗的纷争有所感悟,提出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珍惜。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人谁与娱:问隐士的生活中,有谁能陪伴他享乐,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2. 作堂面溪湾:描绘了隐士所居之地,面临溪水,环境幽美。
  3. 堂中有山色:山色掩映在堂内,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4. 朝暮来云间:云雾在早晚的变化中,增强了自然的动态美。
  5. 正作杜老狂:自比杜甫,表现对自由诗歌的追求。
  6. 颇异韩子奸:与韩愈的风格有所不同,显示个人特色。
  7. 超然物外景:心境超越了物质世界,享受自然的景色。
  8. 便觉非人寰:感到自己已脱离人间的喧嚣。
  9. 登临得遐瞩:登高远眺,眼界开阔。
  10. 似破天壤悭:似乎能够打破天地的隔阂,表达心灵的自由。
  11. 诗成隐几笑:创作完成,心中自有欢愉。
  12. 溪山亦开颜:自然也因诗人的创作而显得生动。
  13. 缭绕明镜中:景色如明镜般清晰。
  14. 参差峨髻鬟:形容山峰的高低起伏,如女子的发髻一般。
  15. 苦无俗客语:感到没有世俗的交谈,反而更显宁静。
  16. 但闻鸟间关:只有鸟鸣声在耳边,增加了自然的韵味。
  17. 出门曳藜杖:出门时拄着藜杖,象征隐士的生活。
  18. 高辕不容攀:形容高山让人难以攀登,暗含人生的无奈。
  19. 赖有此往还:珍惜与自然的往来。
  20. 虚名两蜗角:不求虚名,反而显得更显高洁。
  21. 自斗触与蛮:与世俗争斗,反而显得愚蠢。
  22. 时平众贤聚:在安平的时光,贤者们聚集。
  23. 君胡得长閒:问对方为何能如此闲适。
  24. 会从车骑出:有时骑马出游。
  25. 勒石燕然山:在燕然山上刻下碑文,表明对历史的追求。
  26. 正恐万里涂:惧怕在漫漫旅途中迷失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缭绕明镜中”,比喻景色清晰如明镜。
  • 拟人:如“溪山亦开颜”,使自然有了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如“出门曳藜杖,高辕不容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递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反映出隐士理想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溪水:象征宁静与流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2. 山色: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3. 云雾: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反映人生的多样性。
  4. 藜杖:象征隐士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5. 鸟鸣: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老”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韩愈
    • D. 白居易
  2. “缭绕明镜中”中的“明镜”比喻什么?

    • A. 诗人的心境
    • B. 自然的清晰
    • C. 生活的琐碎
    • D. 杂念的纠缠
  3. 诗人出门时拄着的是什么?

    • A. 高杆
    • B. 藜杖
    • C. 竹杖
    • D. 橡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泊秦淮》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
  • 王维的《山中杂诗》: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相关诗词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友人韵(四首) 远戍劝戒诗 赠织锦人 把杂尔 早发黄县雪中作 月夜行泾县道中 早发宁远沿河取路投松山 登澄海楼 渡大凌河 薄暮登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吃家饭撤野矢 不羁之才 包含瞒的词语有哪些 丰胸 云起水涌 叫破 斑鸠 户字头的字 包含蜃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惠子知我 鼓乐齐鸣 厚利 凵字底的字 言字旁的字 长江后浪催前浪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